中國嘉德10月7日在香港首拍,受國際買家、低稅收和穩定的監管體系吸引,這種趨勢可能給國際拍賣企業帶來更多競爭。
此次拍賣反映了2012年大中華區拍賣市場的主要趨勢,即市場對洋酒、珠寶和藝術品的稀有拍品需求強勁。由于競拍者對市場更加審慎,而獲得頂級拍品愈來愈不易,即便是藍籌藝術家的作品,如果不是一線作品且價值較低,也未必能在拍賣中成交。
此次嘉德的拍品主要出自于香港和中國大陸近年來炙手可熱的現代和傳統中國畫家,包括張大千、齊白石、李可染和徐悲鴻。盡管拍賣會吸引了一部分香港本地買家,但正如Artinfo所觀察到的,競拍現場大多充斥著中國大陸的收藏家。嘉德將其20多位大陸頂級買家安排到了現場,且整場拍賣均以普通話進行,而非香港拍賣場慣用的英語。有人不禁納悶,嘉德本可以在自己的老本營北京舉行這場拍賣的,而為什么要將其最好的客戶拉到1200英里遠的香港來參拍。很可能的原因是,嘉德進軍香港并不僅僅是想打開一個新市場,更重要地是,為其內地客戶提供更有利的場所,以遠離復雜的銷售稅和大陸對拍賣現場逐漸嚴格的檢查。
中國嘉德市場總監孫杰表示,走向香港市場確實是國際化的重要舉措,從全球藝術品拍賣門類來講,中國嘉德在中國書畫業務這一塊過去十多年以來都是全球第一,而在此次拍賣會后也會擴展到古董家具、中國書畫之外的更多門類。
盡管此次拍賣規模相對較小,卻被看作是中國頂級拍賣公司進軍佳士得和蘇富比等國際拍賣巨頭地盤的標志性行動。佳士得和蘇富比長期主導香港、紐約和倫敦等國際拍賣中心。“我們希望贏得更多海外市場和買家,”中國嘉德總裁王雁南表示。
受益於中國藝術品市場蓬勃發展,中國嘉德2012年錄得17.7億美元營收,成為全球第三大拍賣商。
藝術品市場報告顯示,中國嘉德的主要競爭對手--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計劃11月底在香港舉行首拍,北京藝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和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也計劃在一兩年內進軍香港。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表示,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迅速,目前的交易量已經居于全球第一,是時候讓中國藝術品交易機構,尤其是拍賣行中的領頭企業,率先進行國際化嘗試,走出內地,與國際接軌。
而在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內地拍賣企業已經開始或者是計劃進軍香港市場。
中國嘉德市場總監孫杰媒體表示,“香港的地理環境、經濟環境以及人文環境都有助于我們舉辦商業性的拍賣活動。”
而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去年5月份已在香港設立子公司,日前保利宣布正式進軍香港市場,并計劃11月份在香港進行首拍。北京保利稱,“香港保利拍賣將與北京保利拍賣南北呼應,協同發展,互為助益,為保利拍賣的國際化布局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對此,薛勝文分析稱,與內地相比,香港有幾大優勢吸引了內地拍賣企業。其一,香港低稅率、零關稅是其最具市場競爭力的因素,迫于高額稅費的壓力,內地一些藝術品機構、畫廊和藏家選擇去香港“避稅”;其二,物流好、貨源和買家都充足;其三,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與配套設施。這些都是吸引買家的磁石。
而孫杰也向記者透露,單從稅收方面來講,香港的確有很大的優勢。“在內地舉行拍賣,買家需要繳納3%的個人所得稅,如果是海外回流的就只需交2%,但是在香港的話,如果是香港本地人交易是不必納稅的,而從海外進入到香港的拍品只有0.5%的稅。”
“與佳士得和蘇富比相比較,中國拍賣企業在國際化的經驗、專業化的操作和人才儲備等方面處于劣勢,因此,中國拍賣企業需要加強這些方面。”薛勝文表示。
(本刊記者 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