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今年人民幣的升值步伐放緩,但越來越多的海外公司在與中國的跨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加拿大鋼材進口商Direct Alloys Inc.就是其中一個,這一趨勢有助于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該公司運營總監(jiān)Doug Klutz表示,如果中國供應商用美元報價,公司實際上支付的采購成本會更高,因為中方必須防范美元兌人民幣的匯兌風險。
Klutz表示,公司目前正在逐步轉向使用人民幣來結算采購交易,他認為此舉有助于將進口中國鋼材的成本降低10%左右。
海外公司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益處良多,因為這樣一來中國交易對手就不會再把匯兌風險轉嫁給海外買家。對海外公司而言,相對于降低下來的成本,與人民幣相關的匯兌風險是值得承受的。與此同時,中國在大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之際,也為中資企業(yè)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敞開了方便之門。
相比之下,人民幣在其他領域的接受程度卻在降溫,例如中國大陸以外的人民幣交易。近期香港銀行系統(tǒng)的人民幣存款規(guī)模有所下降,香港市場人民幣債券的發(fā)行規(guī)模雖在擴大,但速度也在放緩。
由于中國經濟放緩令人民幣今年的升值速度受限,投資者購買人民幣計價資產的熱情有所消退。
分析人士表示,人民幣貿易結算需求上升主要是受企業(yè)的實際需求推動。據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的分析和中國央行的數(shù)據顯示,今年7月和8月,中國對外貿易總額達到人民幣4.2萬億元(合6,715億美元),其中12.3%是用人民幣結算的,比例高于今年上半年的10.7%。
而在三年前中國政府啟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時,人民幣結算的貿易在中國跨境貿易總額中的占比還不到1%。
經濟學家表示,人民幣結算需求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中國貿易規(guī)模已有所下滑,但同時也說明人民幣的市場化程度正在提高。
起初愿意接受人民幣結算的主要是海外的出口商,因為市場普遍認為人民幣幣值低估且具備升值潛力。而現(xiàn)在,盡管人民幣交易方式仍受中國央行管制,但市場力量開始發(fā)揮更大作用,這從今年的人民幣走勢就可以看出。
人民幣最近的疲軟使得更多外國企業(yè)愿意向中國供應商支付人民幣,與此同時,人民幣波動性的增加也鼓勵了更多中國企業(yè)接受人民幣支付,以此來避免未來的匯兌風險。
從中國外匯監(jiān)管部門最近公布的數(shù)據來看,用人民幣結算的進口和出口已經變得更為均衡。
人民幣2011年年底以來走勢較為波動,起初兌美元走低,但最近幾周又出現(xiàn)反彈。截至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已經收復今年所有失地,并在最近觸及199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周三美元兌人民幣收盤報6.2833元,人民幣今年以來累計上漲0.2%。
全球支付服務提供商西聯(lián)匯款(Western Union Co., WU)旗下Western Union Business Solutions業(yè)務副總裁Alfred Nader稱,全球的企業(yè)正在重新考慮如何與中國進行業(yè)務結算。
Nader稱,今年第二季度,該公司美國客戶對中國進行的人民幣支付金額較上季度增長了15%。他稱,英國客戶的人民幣支付金額增長了近10%,法國和澳大利亞客戶則分別增長了30%和25%。
英國旅行社Furlong Travel最近與西聯(lián)匯款簽訂了一項遠期合約,合約允許該公司以既定的匯率獲得人民幣資金。該公司所有者Richard Furlong稱,在即將到來的一次旅行中,該公司將使用人民幣資金支付中國供應商,包括酒店和運輸公司。
Furlong稱,他們主要是為了鎖定匯率避免匯兌風險,向中國供應商支付人民幣更能節(jié)省成本。
瑞典家具零售商宜家是最早采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的公司之一。該公司2009年就開始使用人民幣支付一些企業(yè)票據,后來開始向中國運輸商支付人民幣,今年開始向一些供應商支付人民幣。
中國是宜家最大的原材料及其他商品供應國,該公司大約20%的采購預算花費在中國境內。
不過,人民幣若要挑戰(zhàn)美元在國際貿易和投資結算中的主導地位,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問題高級官員Eswar Prasad稱,隨著中國在全球貿易和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人民幣無疑將在國際結算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但除非中國采取更積極的措施開放資本帳戶及金融市場,否則這一過程仍將是緩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