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國以來,英雄形象的塑造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由高大完美的“神性英雄”到普通平凡的“平民英雄”,到后來的“瑕疵英雄”,完成了對英雄形象的人性的回歸。在英雄形象的塑造過程中,新時期以來的軍旅小說家進行了許多的摸索,對各類英雄人物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這些基礎上,徐貴祥創新方法,通過瑕疵型與崇高型結合的方式,塑造了梁必達這個光彩奪目的英雄人物形象。
關鍵詞:徐貴祥 軍旅小說 《歷史的天空》 英雄形象 瑕疵型 崇高型
對于英雄的塑造與歌頌,文學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建國以來,英雄形象的塑造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由高大完美的“神性英雄”到普通平凡的“平民英雄”,到后來的“瑕疵英雄”,完成了對英雄形象的人性的回歸。在英雄形象的塑造過程中,新時期以來的軍旅小說家進行了許多的摸索,對各類英雄人物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這些基礎上,徐貴祥創新方法,通過瑕疵型與崇高型結合的方式,塑造了梁必達這個光彩奪目的英雄人物形象。
一、瑕疵與崇高的具體表現
1.參加革命前的梁必達——既是土匪,又是大俠
《歷史的天空》中的梁必達,早在加入八路之前就既是土匪,又是大俠。說他是強盜土匪,他的長相就有點邪氣,“左邊多長了一顆虎牙,生出幾分邪氣”。還有一身的打人功夫,三五個人近不了他的身。本來他也是 “敦敦實實的一條精壯漢子”,可韓秋云偏偏就是看不上他。因為“在韓秋云的眼睛里,梁大牙卻不是什么正經人物”,她曾明著跟梁必達說,寧肯便宜東洋鬼子,也不嫁給他。可是當韓秋云被日本鬼子圍住時,梁必達依然舍命相救,拉著她殺出了一條血路。梁必達為人豪爽仗義、無私無畏,救了毫不相識的楊庭輝的性命。帶著一股匪氣與俠氣的梁必達,在有家難回、國難當頭之時,想參軍殺鬼子。本想投奔國軍,卻陰差陽錯進了八路軍的軍營。
2.具有各種頑劣本性的抗日英雄梁必達
在凹凸山分區“純潔”運動之前,梁必達既是一個奮勇殺敵的抗日英雄,又是一個蠻橫霸道的“官老爺”。參加八路后的第一仗,他就能跟著那些老八路掄著大刀片子往上沖。在一次單獨帶隊執行任務時,中了敵人的埋伏,他掩護隊友撤退,獨自一人和四個鬼子拼刺刀。擔任陳埠縣大隊隊長后,梁必達帶著隊伍摸日本人的據點、進城鋤奸,把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可是同時梁必達的各種頑劣本性也表現得“有聲有色”:參加革命的動機不純,本想投靠國民黨,只是因為見到兩個漂亮的女八路對他笑,心頭一熱,才決定當八路;打了勝仗就目中無人,不但要別人把他抬回來,還要奚落副司令員竇玉泉;當了一個小隊長,就要用舊鞋強換新兵的新鞋;要他當陳埠縣大隊長時,不但要打聽官大官小,還提出諸多條件,不但要求跟隨自己的兄弟要升官,還提出要東方聞音跟著他;不能團結李文彬,李文彬是陳埠縣大隊政委兼縣委書記,可是梁必達根本看不起他,還存心讓他出洋相,使李文彬的威信一落千丈;挪用公款,擅自帶領朱預道等人馳騁百里,給漢奸維持會會長朱惲軒拜壽;還搞“桃園結義”、占卦出兵等封建一套。正如東方聞音所說:“梁大牙這個人,優點有多少,毛病就有多少。”東方聞音曾給梁必達提了三條意見,其中兩條是關于形象作風的,梁必達都欣然地接受了。然而梁必達是舊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又來了。他不斷地進步,但是那種與生俱來的蠻橫霸道卻始終不斷地以各種新形式表現出來。
革命內部波詭云譎的斗爭,考驗著梁必達的堅強與智慧。在“純潔”運動中幸免于難的他,變得更加沉穩、謙虛了,顯得成熟而且很有風度。當知道自己要當分區司令時,他不再像以前那樣趾高氣揚,而是心里難過,難過自己沒文化。經過革命的風風雨雨,梁必達聰慧地認識到“革命”兩個字的深刻含意:“革命就是斗爭,同鬼子斗,同漢奸斗,也同內部的壞人斗。”“斗爭有多種手段,斗爭對象也有區別,我不能像他們那樣瞎胡鬧,我要成為一個有思想有策略的革命者,找準斗爭對象,把握斗爭策略,選準斗爭目標。”梁必達在不斷清除自己種種缺陷的過程中,一步步地覺醒,朝著一名優秀指揮員前進。當了司令的梁必達,革命胸懷更加廣闊了。不再和張普景、竇玉泉及江古碑、李文彬計較以前的事,對張普景和竇玉泉表現了極大的尊重,“一是虛心,經常向張、竇二人討教,就戰術理論問題認真地當了竇玉泉的學生。二是謙讓,重要問題不急于表態,先是默默地聽,再同參謀長姜家湖細細推敲,決心定下之后,老老實實地提出來,等黨委書記和代理政委張普景最后拍板。”在對敵的斗爭中,梁必達表現出了高超的斗爭藝術與斗爭智慧。面對李文彬的叛變,梁必達從容不迫,及時采取對策,將計就計取得反掃蕩的勝利。接待盟軍觀察員約翰遜又可以看出梁必達高度的政治敏銳性,那一副外交家風度,讓竇玉泉、張普景等人自愧弗如。可梁必達在某些問題上,還是表現得十分任性,最突出的就是表現在對陳墨涵的不信任。如果說東方聞音死時,梁必達對陳墨涵的仇視是情緒所致,那么事后每次戰斗,梁必達都讓陳墨涵的二團沖在最前面,而功勞卻全讓他曾一手帶出來的一團得到,就不能不讓人懷疑他對陳墨涵的耿耿于懷了。在清化里阻擊戰中,梁必達還是將一團放在任務最艱巨的地帶,而把二團放在易守難攻的臺山枧,雖然還是表現對二團的不信任,但能把自己的一團做好打光了的準備,也足見他的胸懷變得比較開闊了。
3.和平時期的高級指揮官梁必達
進入和平時期,梁必達成了高級指揮官,無論是政治上,還是思想上,都有一個很大的提高,但是他依然沒有改掉那“邪俠”之氣,工作上,一言堂現象也十分嚴重。與張普景之間的“爭斗”也是十分火熱。在假典型事件、孩子取名風波等事情上,他與張普景唇槍舌劍。梁必達做事依然無章法,憑個人興趣出牌。一高興,就獎給排長一條煙,與竇玉泉爭奪司令的位置時,玩弄手法,讓人琢磨不透。梁必達雖然成長了,“但成長并不意味著擺脫了一切弱點,成長并不意味著沾染上了高大全的神性光輝。他依然是那個富有血性有情有義并不完美卻十分可愛的熱血男兒”①。“文革”之后,再次從鬼門關回來的梁必達,表現出了更為豁達的胸懷,十分堅決地辭去了黨委書記一職。同時,他的斗爭藝術也更為成熟了。在接待Y國軍事代表團切斯特頓少將夫婦的宴席上,面對切斯特頓少將的挑釁,他依然鋒芒畢露,從容應對,而且頑劣本性不改,他“招呼切斯特頓靠近,伸出手把兩個人的腦袋攏在一起,做親密耳語狀,低沉但卻十分有力地說了一句:‘我、日、你、媽’”,毫不含糊地打贏了這場外交戰。當了軍區司令的梁必達,戎馬一生,不懂高科技,但他能認識到未來的戰爭是高科技,如果不盡早適應高科技,那戰爭就離我們不遠了。而自己是過了六十往七十歲走的人了,要學習也學不過年輕人,因此他想到退位讓賢。梁必達雖然前一天才被任命為軍區司令員,但對戰爭強烈的憂患意識,讓他做出急流勇退的決定,體現了一位高級將領大公無私的廣闊胸懷和高度的政治覺悟。
二、對瑕疵型與崇高型結合塑造方法的分析
徐貴祥對梁必達的形象塑造,跳出了“文革”前十七年戰爭小說的套路,沒有讓人物最終政治化、意識形態化、符號化甚至神化,而是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復雜個性。徐貴祥也沒有把梁必達塑造成如《我是太陽》里的關山林、《亮劍》里的李云龍那樣,在和平時期因無仗可打而精神不振,他自覺而準確地把握了人物性格的辯證關系,寫出了主人公不斷前進的堅定步伐。
在梁必達成長過程中,楊庭輝與東方聞音起了關鍵作用。楊庭輝對于提高他的戰術和為將之道起了指導作用,多次對他耳提面命,梁必達受益匪淺,并能靈活使用,比如進城鋤奸、摸據點,總是想法把戰火引到國民黨軍隊那邊去,打仗不能吃虧,怎么好打就怎么打等,多多少少還有一些農民式的狡黠。東方聞音則是對他進行文化教育和文明熏陶,在那些干部之中,他學習得最努力,這也就成為他強行替人改名的借口;他最喜歡寫“我”字,把“我”寫得張牙舞爪,自成一體。文化提高了,文明素質提高了,但他的霸氣卻沒什么變化。徐貴祥抓住了梁必達這個人物形象的獨特個性,把人物的情感、欲望、命運同戰爭和政治生活進行了完美的結合,讓人物的個性在人物的成長中,愈益彰顯,貫穿始終,從而使人物形象煥發著熠熠光彩。
三、結語
有瑕疵的英雄梁必達的塑造,印證了茅盾文學獎評委朱向前對《歷史的天空》所做的評論:“《歷史的天空》在各種歷史的偶然背后,顯示出了歷史的必然,縱向而又曲折地演繹了梁必達從一介草莽到高級將領的性格史與心靈史(通過個體生命對歷史的重新言說,以真切厚重的軍人生命體驗的細節和碎片,去填充和修補想象中的歷史,使歷史中的戰爭和戰爭中的英雄都變得更加真實、豐富和耐人尋味),從而以鮮活強悍的人物性格和人格的光芒照亮了蒼茫深邃的歷史的天空和當代戰爭文學的人物畫廊。作品凝重雄渾,充滿了戰爭文學的陽剛正氣和崇高風范,故事跌宕起伏,包蘊了聰穎的戰爭藝術和兵家智慧。”②
① 田德云:《英雄文化的重塑——評徐貴祥〈歷史的天空〉》,《語文學刊》2005年第5期。
② 朱向前:《一棵“綠色”的大樹——關于徐貴祥的長篇小說創作及相關問題的對話》,《神劍》2007年第1期。
參考文獻:
[1] 孫蘭.英雄禮贊:文學的責任[J].文藝評論,2000(1).
[2] 徐貴祥.歷史的天空[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3] 馬立新.紅色理性與英雄形象[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4] 張鷹.九十年代軍旅小說淺析[J].西南軍事文學,2000(1).
作 者:易明,文學碩士,江西新余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現當代文學。
編 輯: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