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特彼勒決定出口在華生產的產品,由此加入了中國重型機械和汽車廠商越發參與新興市場競爭的潮流。
卡特彼勒(Caterpillar)和很多曾專注于中國本土銷售的企業一樣,正在將注意力轉移到出口市場上,希望以此抵消中國市場銷售放緩的影響。奇瑞和吉利等中國汽車生產商也越發注重出口,以抵消國內市場銷售放緩。中國汽車市場需求放緩,且面臨來自通用汽車和大眾汽車等國際巨頭的競爭。
當然,風險在於這些新興市場進口國可能害怕廉價的中國商品大量流入,或將設置貿易壁壘。實際上巴西等國已經釋放出此類貿易保護的信號。另外一個風險是外國競爭者也可能決定出口針對中國市場開發的產品,這種趨勢看起來不可避免。
卡特彼勒中國高管稱,近期開始向中東和非洲的新興市場國家出口中國制造的設備,從而抵消中國市場銷售放緩的影響。中國政府打壓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導致中國建筑業嚴重放緩。該高管表示,出口策略是暫時性的,中國市場需求回暖開始後就會放棄。
不過卡特彼勒等巨頭將中國作為廉價生產基地、向其他新興市場出口產品也無不可,很多新興市場的需求類似。
中國汽車生產商也開始大力出口,進軍南非、巴西和中東等市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接近50萬輛,增長28%,今年出口量料超過100萬輛大關。去年出口增速更高達50%,奇瑞、吉利和長城汽車是領軍企業。
不過這些中國本土汽車生產商可能很快面臨來自國際汽車廠商的競爭,通用汽車此前稱,計劃出口針對中國市場開發的低端汽車,而其他汽車廠商料會采取類似行動。
卡特彼勒出口中國制造的設備料對三一重工構成挑戰,三一重工去年也宣布了進軍國際市場的計劃。
很多重視出口的企業可能賺到更多錢,但也將面臨其他國內競爭對手的競爭和貿易保護的威脅。
一句話:卡特彼勒決定出口在華生產的產品,由此加入了中國重型機械和汽車廠商越發參與新興市場競爭的潮流。
(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