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金企頻頻出海,有意布局海外金礦,中國金企的布局似乎更著眼于長遠。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大舉收購海外能源和工業金屬資產,現在又對海外黃金資產發起攻勢。
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商——中國黃金集團,已將觸角延伸至資源豐富的非洲。當地時間8月16日,總部位于加拿大多倫多的全球最大黃金生產商巴里克黃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TSE:ABX,下稱“巴里克”)發公告稱,中國黃金集團有意收購巴里克位于非洲坦桑尼亞的子公司巴里克黃金非洲公司(African Barrick Gold,LON:ABG,下稱“巴里克非洲”)的部分或全部股權。這是近期中國黃金生產商為彌補國內供應不足所采取的最新行動。盡管經濟增長放緩正在拖累金價,但這些黃金企業采取的行動實際上是在押注金價可能會維持強勢。
巴里克黃金稱,“討論還在早期階段”,并補充稱,不確定雙方一定能夠達成交易。
英國金融時報17日援引中國黃金海外運營部門主管吳占鳴的說法稱,“我們正處在非常初步的聯系與商討階段。”
21世紀珠寶網運營總監范勤奮稱:“中國黃金生產商的礦產資源目前主要在國內,長遠來看,收購國外礦山是早晚的事。”
巴里克非洲官網資料顯示,該公司目前黃金年產能為70萬盎司(約合19.8噸)。
巴里克擁有巴里克非洲73.9%的股份。根據英國上市規則,任何一方收購巴里克非洲超過30%的股份,則必須對該公司發出全面收購要約。
路透社估算,如果收購價格為在16日收盤價基礎上溢價40%,中國黃金收購巴里克非洲全部股份需24億英鎊(合約37.8億美元)。
受洽談資產出售消息的影響,巴里克非洲16日午后在倫敦市場的股價應聲大漲9%,母公司巴里克黃金公司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的股價午后上漲約3.6%。
巴里克減負
于巴里克而言,出售非洲資產可謂不得已而為之的“減負”之舉。
華爾街日報分析,巴里克出售非洲資產,意在籌集現金。2011年4月,巴里克在競購加拿大銅礦企業伊奎諾克斯礦業公司(Equinox Minerals Ltd.)的大戰中,與五礦資源[3.15 -0.94%]有限公司短兵相接。此后五礦退出了競購。巴里克最終斥資73億加元,收購了這家業務主要集中在贊比亞的銅礦企業。巴里克的出價比五礦高出了16%。
但這一交易加重了巴里克的負擔。
7月中旬公布的財報顯示,巴里克今年第二季度凈利潤下滑35%,收入從去年同期的34億美元降至33億美元,主要由于黃金產量和銷量下滑,以及公司業務擴張過速導致部分項目成本過高。
巴里克新任首席執行長索卡爾斯基(Jamie Sokalsky)決定,將該公司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掛牌出售。知情人士透露,巴里克近期在與瑞銀(UBS)合作,考慮出售所持的巴里克非洲股份。
黃金老大的戰略布局
收購海外金礦是中國黃金集團擴大儲量的手段之一。眼下還不清楚中國黃金集團對于巴里克非洲的興趣有多濃厚。但可見的是,作為中國黃金產量、銷量第一的企業,中國黃金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擴大其黃金資源儲量。中國國土資源報今年8月15日的一篇報道稱,自2007年實施大資源、大基地戰略以來,中國黃金資源儲量實現跨越式增長。短短5年時間里,該公司的黃金資源儲量迅速從2006年的275噸增加到目前的1565噸。單是今年上半年,中國黃金累計增儲黃金資源量為87噸。按上述中國國土資源報的報道,中國黃金此前已成功收購位于吉爾吉斯斯坦的大型銅金礦——庫魯-捷蓋列克銅金礦。
路透社估算,若購得巴里克非洲,中國黃金集團的黃金儲量將增加1/3。
金企“走出去”不是噱頭
早在去1年11月,國家工信部召開黃金行業管理座談會,會議透露將實現黃金產量持續增長等目標,中國黃金行業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將加強勘查投入、增加資源儲量,并實施“走出去”戰略、增加境外資源供給。
其實,早在工信部發文之前的2年時間里,境外購并與投資就已成為幾家大型中國黃金采掘企業的既定方針,而這些企業基本都是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僅僅2011年下半年,就先有紫金礦業完成收購了澳大利亞諾頓金田金礦開采公司的股份;后有山東黃金集團擬以10億美元收購巴西黃金采礦企業Jaguar Mining;紫金礦業公司成功收購了哈薩克斯坦SummerGold公司60%股權。
對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來說,基本面因素絕對支持海外擴張。中國去年黃金產量約為360噸,而消費量接近800噸。如果談判取得成功,那么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將成為最新一家展開海外擴張的國內黃金企業。國有企業中國黃金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商,其產量占全國黃金總產量的五分之一。
與此同時,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8月上旬公布,其子公司已收購了Kalgoorlie旗下諾頓金田有限公司超過50%的權益。以產量計,紫金礦業是中國第二大黃金生產商。
根據Dealogic的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中資企業已對澳大利亞黃金資產完成了10筆規模在2,000萬美元以上的收購交易,交易總值16億美元。
布局著眼于長遠
中國金企頻頻出海,有意布局海外金礦,中國金企的布局似乎更著眼于長遠。
世界黃金協會稱,相比起其他國家來說,中國金礦開采壽命較短;并且中國的金礦儲量占全球的比例也非常低,不足5%,中國在2011年的黃金產量為360噸,但黃金消費接近800噸。突出了中國從其他地區尋找黃金的需要。中國政府也可能正暗中為官方儲備尋覓黃金。中國央行6月份曾宣布持有黃金儲備1054噸,自2009年4月以來一直維持不變,但央行很有可能已增加了帳面之外的儲備。
中國官方持有的黃金儲備僅為外匯儲備的1.6%,而美國、德國、意大利和法國這一比例均超過了70%。
瑞銀(UBS)采礦與資源分析師表示,中國著眼于海外擴張有兩個好處:第一,比起在市場上購買黃金,前者可能是一條更廉價、更有效、且更不引人注目地增加黃金儲備的渠道。第二,中國現在的礦產儲量似乎維持不了許多年,因此,走出國門收購資產正是最明智的選擇。也有分析師認為,中國黃金產業的各大公司正在極力尋找海外資源,一是因為國內的黃金質量不夠好,且中國總體而言資源匱乏,二是因為世界一流的金礦開采技術在吸引著它們。據悉,中國的金礦鉆井能夠到達海平面以下2000米的深度,而國外一些技術能夠達到這一水平的三倍。
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稱,今年第二季度,黃金需求降至990噸,為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最低,較去年同期減少7%。黃金價格也在下跌。
“去年金價最高到了1920美元/盎司,現在的價格比這個高位已經跌去了300美元/盎司以上。”范勤奮說,“但是,不管黃金價格是漲還是跌,采礦作為產業鏈的源頭,受影響并不大。現在可以說是海外并購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