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尋找出文化產業化途徑,才能夠使其延續、創新、發展壯大。
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而“十二五”也明確提出加快國內文化產業發展步伐。對文化產業出臺扶持政策,為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創造條件。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文化產業化經營,遠沒有現在報道的或有些統計數據顯示的那么樂觀,文化產業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謂產業化經營,就是讓人看到一種完整的商業模式。傳統上的文化創意產業理解是包括電影、電視、出版業、動漫、文化旅游、演藝事業及文化拍賣等細分領域。
知識產權交易——路通社的“專利經營”
知識產權是人們對于自己的智力活動創造的成果和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標記、信譽依法享有的權利。在法律上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
在國內文化產業家還未充分意識到無形資產這筆財富的巨大潛在價值,主要存在幾點問題,內部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不重視企事業單位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中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作用;尚未建立企事業單位內部科學、合理、系統的鼓勵發明創造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尚未形成完善的知識產權自我保護機制。
而隨著市場經濟,技術標準化、標準專利化的日漸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外包其部分或者全部的專利業務,因此專利權的職能也從原先傳統意義上的技術壟斷工具逐漸向一種全方位的投資工具轉變,各類以此為業的專利經營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在現今知識產權儼然成了一門生意。
在路通社總經理戚偉川認為:“專利經營公司的出現有其必然性,在當下絕大多數公司存在知識產權的困擾,在實際操作中卻不知怎么入手,怎么重視。而路通社在這里可以為企業提供相應的渠道。”作為國內首家重視知識產權服務的專利經營公司,其總經理戚偉川先生介紹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源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特征。文化類公司產品的主要價值在于知識產權,客觀來講,目前我們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還不是很完善,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很難出現類似米老鼠、唐老鴨那樣能夠為角色創造者帶來巨大而持續利益的卡通形象的原因”。
文化產業投融資——路通社的“服務橋梁”
一般只有在當文化產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文化產業的各相關領域在一種語境上對話共商政策框架,才是最有效、最實際的。而現在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現狀面臨一系列問題。文化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首先要把往哪里投、投什么?
當前,為什么金融和文化產業無法對接?關鍵是文化沒有產品化。西方國家文化產業化與信貸體系發達,不存在這個問題。在國內因為產業推動是靠利益把創意拿進來之后去滿足市場需求,這個需求不完全是意識形態,更多的是一種消費行為。只有尋找出文化產業化途徑,才能夠使其延續、創新、發展壯大。
金融難點也是在于市場化的機制,推不出一個可以在文化市場上消費的標準化產品,金融就無法跟文化產業對接。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說到底是產權分配制度。比如,一部電影的完成分成幾部分,第一是投資人;第二是主創人員,包括導演、編劇、主演、舞美、燈光等;第三是管理團隊和市場營銷;第四是院線。這幾大部分按不同的比例分配收益。
據戚偉川先生透露,“目前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現狀是‘有手段,很努力,缺乏體系,合力不強’。”“在美國,整個文化產業的銷售收入僅次于軍火,英國就更大了,像愛爾蘭的工業設計已經占到了其GDP的70%以上,是支撐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據了解,我國現有文化體制里,無論是戲劇、出版、報紙,還是走向市場的傳媒集團,無一例外都由國家投資。后來,雖然作了一些小的嘗試,但除了以“票友”方式出現的個別投資外,幾乎仍是國家投資為主導。
戚偉川先生繼續說到,“比如,沒有辦法單獨拿一部電影去集資。在成熟的資本市場,文化產業一般都以這個產業或某個業務為依托,創造一個商業模式,給投資人以回報,這跟其他傳統產業的融資方式沒什么分別。”
“我很理解基金管理者的苦衷,出資方要求資本投進去后迅速帶來較高的回報,而那些真正從事動漫創意的企業顯然太小了,很難做到在短時間內上市,或以其他方式為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回報。而具有一定規模的玩具廠,拿到這筆扶植動漫的資金后,只需要并購(甚至只是名義上的并購)個把動漫設計機構,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給自己的企業打上“文化創意企業”的標簽,作為“動漫概念股”上市”。
“在一些商業銀行,對于支持文化產業的意愿其實很強烈,也在摸索、嘗試針對文化產業的有效的金融支持手段。比如,北京銀行就有“創意貸”,專門給小企業創意貸款。現在的問題是,雖然有手段,但缺乏體系化梳理。而缺乏體系的重要原因是,對文化產業的分析不夠突出”。
據戚偉川先生介紹,“ 9月由廣州人民政府與中國對外貿易中心舉辦的廣州影視動漫授權衍生品博覽會,將有“金融街”服務,浦發銀行、農業銀行廣東天使投資協會、廣州證劵等金融投資機構在現場直接了解影視動漫企業所遇到的投融資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企業和銀行之間構建體系、搭建橋梁。同時,展會引進了文化產業新的交易模式--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為文化產業提供產權融資、版權交易等解決方案”。
文化產業園區——路通社的“智庫生意”
產業園區,是文化產業集聚的載體,其主要構成應有相關文化創意設計方面的企業,有提供高科技技術支持(如數字網絡技術)的企業,有國際化的策劃推廣和信息咨詢等中介機構;還有從事文化創意產品生產的企業和在文化經營方面富有經驗的經紀公司等。“這種企業集群,將構成立體的多重交織的產業鏈環,高效的文化產業,對提高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都具有實際意義。”
近年來,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據悉,在大多數大城市在實現工業化后,都把發展創意產業作為催化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舉措。創意產業已不僅是一個發展的理念,而是有著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實。
戚偉川介紹到“說到文化創意產業,影視動漫衍生品就是在創意產業的范疇內,而只有把創意成果轉化為經營資源,通過向傳統產業的滲透和產業鏈的整合與延伸,對周邊產品進行深度開發,才能充分獲取創意產業的效益。這就是衍生品帶來的經濟效益。”
“發展創意產業的核心是要構筑創意產業鏈,并盡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規模,獲得最大經濟效益。而這又必須建造相應的產業園區。”戚偉川介紹到,“在國外,圍繞產業鏈已培育出了一批國際領先力的文化產業集群。而國內,也正在尋找符合國內市場規律的完整性的文化產業鏈”。
據戚偉川介紹,產業園區的發展離不開商業地產。國外“主題式商業地產”大放異彩由來已久。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冒險島等主題式商業地產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據戚偉川透露,公司已經聯合國內多家機構組建中國智庫研究院和舉辦年度創意城市指數發布活動,致力于城市文化產業運營,為更多致力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文化主題產業園區提供系統的咨詢和解決方案。
在國際,意大利的產業集群歷史久遠,深厚的文化而聞名于世。產業集群是企業在某個特定區域內高密度的聚集,國內最為熟知的是義烏小商品市場,在文化創意產業,杭州的創意產業是國內的先鋒模范,2012年,杭州江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年創產值3.2個億,在杭州文化穿衣、、創意產業儼然已成為第三大經濟支柱。這為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已經形成一股暗流。在路通社這里,戚偉川介紹,“以即將開幕的衍博會為例,它是見證廣州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小節點,符號,在未來,廣州也有自己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而路通社就是為廣州影視動漫與傳統行業的升級和打造城市名片,為廣州本地文化創意產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