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FT報道,中國投資有限公司(CIC)出售了其所持的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的多數股份,此舉是這家主權財富基金減持全球金融機構股份的整體戰略的一部分。
2009年貝萊德同意收購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時,CIC購買了貝萊德3%的股份,價值大約10億美元。中投公司從未披露其持有的貝萊德股份。知情人士稱,CIC已逐步出售貝萊德股份,從中斬獲資本利得。
CIC所持股份當年以相對于貝萊德股票交易價178.5美元的折扣價收購,過去12個月,貝萊德股價平均達209.4美元。上周五該股收盤報176.4美元。
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貝萊德的股價沒有像其他金融機構一樣遭到嚴重沖擊,因為它沒有杠桿化其資產負債表,也沒有涉足損害投行的自營交易。
不過,了解CIC交易的人士表示,這家中國主權財富基金還出售了所持的其他一些股份。
CIC在很多上市公司的投資蒙受損失,例如持有的資產管理公司黑石(Blackstone)以及投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股份等。由于大宗商品價格下滑,CIC在來寶集團(Noble Group)等自然資源企業的投資受到打擊。
貝萊德與CIC仍在籌建一只中國主題的投資基金,預計將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投入運營。
中投與貝萊德均拒絕置評。
跑輸多數主權基金
據悉,出海近5年的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此前發布其第四份年報,2011年中投境外投資全年收益-4.3%,創四年來的最差業績。不過,自公司成立以來的累計年化收益率為3.8%,呈正增長走勢。
年報顯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投公司資產總計4821.67億美元,較2010年同期增長17.72%;投資收益合計485.89億美元,凈利潤為484.22億美元,2010年該數字為515.6億美元。
回顧中投公司此前3年的海外投資成績單,2008年年度收益率為-2.1%,2009年和2010年都獲得11.7%的戰績,但到2011年境外投資收益為-4.3%,可以看出2011年的業績已創下近四年最差。
多家已經公布年報的世界其他主權財富基金業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據新華社報道,挪威政府養老金2011年虧損154億美元,投資收益率為-2.5%,其2010年的收益率曾達9.6%。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阿布扎比投資局2011年年報顯示,其20年年均收益率由2010年統計的7.6%下降至最新統計的6.9%。新加坡淡馬錫截至今年3月的財政年度中,一年期股東總回報率由上一財年的4.6%下降為1.5%。
受整體市場下跌拖累
對于境外收益浮虧4.3%的成績,中投在年報中解釋稱,主要是由于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受歐債危機等負面因素沖擊較多,國際環境復雜多變,中投公司面臨的外部環境充滿巨大挑戰。
中投公司新聞發言人也表示,2011年是中投公司進入滿倉運作的第一年。與世界上其他大型主權財富基金、機構投資者一樣,中投公司的境外投資業績也受到整體市場下跌影響,加上中投公司長期資產中對金融、資源能源等周期性行業投資占比較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投資項目大多尚處于投資期,一些對能源資源等領域上市公司的直投項目市值出現較大波動,因此2011年公司境外投資業務收益率為-4.3%。
事實上,市場對中投過多投資于金融領域一直看法不一。在中投成立之初,首批投資就瞄準了金融領域,先后投資了黑石集團、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機構,而于2008年爆發并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讓中投一度巨額浮虧。當時部分市場人士質疑,作為主權基金,應該投資具有戰略意義的實體經濟,而不應該過多的投資于金融等風險較大、杠桿較高的領域。隨后中投也逐步拓展投資領域。
年報顯示,中投境外投資的股權投資中金融占比為19%,能源行業占比為14%,分列中投海外股權投資的前兩位,其地域分布也較為集中,以北美為主,占比為43.5%,其次為亞太地區為29.6%。
利潤或來自國內銀行股
境外投資浮虧4.3%,但公司整體仍能獲得484.22億美元凈利潤,這意味著中投在國內投資的資產去年有較大利潤。中投在境內的投資主要通過匯金進行,匯金在四大行和國家開發銀行都有大比例持股,四大行去年均大幅盈利,這應該是中投的主要利潤來源。年報中對此并未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