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未來10年全球變化,我認為核心有兩點,第一是全球經濟會普遍地變慢,第二是全球面臨著長期通脹的威脅。
從美國來看,從2007年經濟危機以來,美國的私人消費的確在逐步恢復,但步履蹣跚。從歐洲來看,歐盟各國政府債務仍然十分龐大,而且印鈔和發債受制于憲法的限制,無法實施,歐洲金融機構持有相當多的政府債,與政府的信用相關,歐洲經濟之所以需要有漫長的恢復期主要有三個原因,歐洲各國福利需求和國家支付能力的持續矛盾以及國民維護福利的愿望與政治家的變革之間的矛盾以及地中海南岸、南歐和中美歐經濟不平衡,解決這些問題,3—5年恐怕是起碼的。
中國也面臨長期眾多的挑戰,過去30年中國賴以成長的低成本的核心競爭力在逐步地消失,不僅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環境成本、社會成本、資源成本也在持續地快速上升,我們的制造業恐怕不得不變。
這些變化不僅帶來了危機,其實也為全球帶來了獨特的投資機會。中國正在加速從制造大國向消費大國轉變,目前我們是全球第三大消費市場,正在快速向第二市場邁進,因為我們還保持了15%的增長。
因此,我們可以發展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我們稱之為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投資那些由于歐美市場消費持續低迷,原來以歐美為主要市場的企業,它面臨利潤的下降和維持的持續壓力,從而使市場價值大幅度下調,而他們所在的行業在中國又有高的增長,通過投資這樣的企業,成為第一、第二大股東,再帶動中國業務的成長,由于中國巨大的市場增長,帶動全球業務恢復增長,從而實現投資價值。
要做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的投資也需要有匹配的能力,第一個能力是要有能力幫助海外的企業快速實現中國增長。第二個能力是需要具備全球投資融資和退出的能力,沒有這樣專業化的能力,我們就得付學費,在能力不具備的時候,尋找優勢,當地全球合作伙伴也是很好的選擇。
中國企業走向海外,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概括起來有三點,第一是被投資企業中保守勢力———“老古董”的反對,針對這一點,我們的對策是做善意投資者,不謀求控制權,我們幫助企業、幫助股東分享中國的成長。第二個挑戰就是管理團隊的擔心,針對這個擔心,我們的策略是做一個開明的投資者,我們鼓勵管理團隊通過創造價值,分享企業的長期發展。第三個挑戰就是所在國的政府以及工會的反對。針對這一點,我們的策略是要做一個創造價值的股東,主要協助企業增長,不謀求把制造遷回到中國。
當前,海內外行業的發展出現階段性的低潮,資本市場也在低位運行,是堅守價值投資非常好的時機。價值投資包含價值的發現、價值的創造和價值的實現,在價值發現方面首先要看到東西方的經濟不平衡,需要調整,在全球經濟變局當中發現機會,也就是我們所稱的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