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森哲長期致力于為企業實現卓越的績效,并且實現基業常青進行研究,在全球研究的方法和基礎上,從2007年我們開始研究中國企業成就卓越績效之路,在過去的4年中,我們和中國企聯合作,一起對中央大型企業進行了調查,并且跟蹤,從2007年研究了實現可持續盈利增長報告,2009年探討如何走出全球的經濟危機,到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以及打造國際的競爭能力,緊隨中國經濟發展的脈搏,在全球經濟動蕩的背景下,希望為中國企業可持續增長以及國際化的發展提供真知灼見。
今年上半年我們與中國企聯一起對中國的大型企業進行了調研,結果表明,將近90%的企業家表示,現在的經營環境非常嚴峻,企業的生意越來越難做,這個調查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成本的壓力,二是市場競爭以及客戶需求升級的壓力。
同時,我們也對中國的各個行業在2005年到2011年的績效表現進行了跟蹤,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企業收入和利潤的增長都已經呈現了下滑,在2009年4萬億投資計劃的刺激下,2009年到2010年的增長非常強勁,但是到了2011年,我們看到企業的收入和利潤增長都明顯地放緩,一切事實表明,中國企業原有的低成本時代已經結束,中國企業將逆風而行。
我們看到,勞動力的成本在過去幾年中一直處于非常高速的增長,每年以將近20%的速度增長,考慮勞動生產率,中國勞動力成本已經是香港的2.3倍,財務費用大幅上漲,自然資源成本增加,而且我們需要為知識產權付出成本。
除此之外我們還面臨其他的挑戰,比如說人民幣的升值為出口競爭力下降了20%,由于過去的幾年過度投資,產能過剩、競爭加劇,企業依賴政府的政策進行盈利的空間越來越小,環境和碳排放給企業造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這樣的嚴峻外部挑戰下,中國企業戰略性的轉型是必然結果。
經過研究后我們看到,從中國以及國外的轉型企業,整個轉型可以分成兩大類以及四個途徑,兩大類是捕捉價值機會和管理機制的企業,四個途徑是指地域的擴張、業務組合的調整、產業鏈的控制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這四種途徑我們可以看到,它是對價值主張從復制成功到完全顛覆性創新的影響。我們也看到在企業的轉型過程中,很多企業進行了多方面途徑的轉型。無論是哪種途徑的轉型,我們都發現,如果企業轉型成功,更主要的是打造自身的競爭優勢,打造自身的核心動力,這也是企業成功轉型的基石。
打造自身優勢,獲得發展動力,我們可以把它解釋為四個方面:一是企業洞見未來的戰略布局和規劃的能力。企業的領袖需要持續的洞見未來的趨勢,并結合自身的資源和能力,管理好業務發展節奏以及現金流的組合,不斷延伸和跨越成長的曲線。二是成功的企業需要打造貼近市場需求的獨特能力,所謂獨特的能力就是企業在洞見未來市場發展,結合行業的特性,能夠構建起捍衛自己競爭優勢的能力。三是要實現快速的盈利,企業需要建立成熟、高效的管理運作機制,通過這樣的運作機制,不斷復制原有的成功經驗到新的領域和新的客戶中,快速獲得轉型的成功和盈利。四是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能力,商業模式創新是一套系統化的工程,從洞察客戶價值主張入手,整合自身的資源,才能夠實現商業模式創新的根本轉型。
對大企業的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企業文化的轉型其實是轉型的一個底蘊,也是企業打造核心優勢和核心能力的基石。在新的形勢下,中國企業轉型是長期和艱苦的過程,每一個企業都會選擇自己不同的轉型路線。歷史表明,中國企業十分有韌性,我們相信,通過遠見卓識的領導,中國企業有能力打造核心的優勢,成功轉型,建立國際競爭力,實現基業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