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大企業如何做強做優方面,我有三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是,現在究竟變化了什么,最大的變化是什么?現在最大的變化應該是速度的變化,我們國家正在從高速發展進入中速發展,現在大家都感覺到不適應,上半年GDP的增長是7.8%,三季度的情況雖然還沒有出來,但速度也不會太快,在這樣的情況下究竟該怎么辦,是企業面臨的問題。我們的任務是怎么樣使我們所在的行業、我們的企業適應中速發展這場變化。
第二個觀點是大企業應由什么樣的作為和怎么樣能夠在變局下做到可持續發展。我認為總結起來就是整合、優化。從行業角度講要整合,從企業自身講要優化。如現在水泥、鋼鐵行業內競爭得很激烈,一方面需求下降,一方面產能過剩,關鍵還有一部分新增,企業無序的競爭,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要解決行業的多、散、亂,解決多的方法就是要簡練,要解決散,就是要重組,要解決亂,就是要進行行業自律和市場協同。現在我們企業的利益孕育在行業利益之中,推動行業的結構調整、推動行業的聯合重組,這是對社會健康發展所做的貢獻。
企業自身要優化,以中國建材為例,我們是快速擴張的公司,在快速擴張里邊,合資化管控,把快速的集團管好,而不是集而不團,最后轟然倒下,這一點非常重要。國藥集團最近幾年也是這樣做的,中國建材在這次500強當中排在第51位,國藥排在第86位,今年的業績,中國建材已經是世界500強,國藥今年也會進入世界500強,兩家企業都會是500強。國藥和中國建材所在的都是充分競爭的行業,這兩家企業還能快速成長的原因就在于行業在整合的過程中抓住了機遇,同時重視企業自身的優化,重視自身的管控,重視自身的技術創新。
第三,中國需要大企業。實際上國際的競爭是發生在大企業之間,是大企業之間的一場競爭。如果日本、韓國沒有那些大企業,會怎么樣看這兩個東方國家呢?同樣,如果今天我們中國經濟沒有這些大企業,中國的經濟會是什么樣呢?作為大企業來講,我們肩負著歷史使命。我認為大企業的責任有這樣幾點:1、國家經濟的脊梁。2、技術創新的平臺。3、帶動中小企業。實際上大企業和中小企業是產業鏈的關系,大河流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大企業是中小企業的引擎。4、大企業是“走出去”的骨干。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組團“走出去”,往往是民營企業先去了,大企業跟著去,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先把問題探好了,把當地的關系搞通了,大企業就去了。5、大企業是社會責任的承擔者。不管是稅收、就業,出現臨時的災難和災害也好,大企業都得一馬當先。對我們來講,應該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繼續把企業做強做優,使得大企業能夠可持續發展,支持中國經濟的發展,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