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普通的銀戒指能干什么?貴州女孩楊艾菁給出了一個近乎天方夜譚的回答,她用一對價值200元的銀戒指換來了和田玉,又用和田玉換來了鉆戒,隨后換來一筆30萬元現金。可這不是她的目的,她要換回一棟矗立在窮困山區的教學樓,以照亮當地失學兒童的未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個近乎童話般的“以物易物”活動,楊艾菁不但順利實現了,而且僅僅用了23天時間。然而,這位90后的大三女生在借助微博力量圓夢后卻頗為感慨,因為締造童話的日子并不輕松……
參與“以物換物”活動,萌生“以愛換愛”計劃
今年21歲的楊艾菁出生于貴州省貴陽市一個普通家庭。雖然家境一般,但楊艾菁有一對熱心腸的父母,受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楊艾菁從小就為人善良熱情,樂意幫助他人。2009年,楊艾菁高中畢業后,順利考上了貴州民族學院的空乘專業。
進入大學相對自由的生活后,楊艾菁和許多同學一樣,喜歡去咖啡廳喝咖啡,去電影院看電影。學校旁邊有一家叫“原咖啡”的咖啡店裝潢別致,環境幽雅,楊艾菁常常到那里點上一杯咖啡,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楊艾菁之所以如此迷戀咖啡,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她那段時間剛和相戀兩年的男友分手,心情很糟糕,初戀總是讓她難以釋懷。
2011年冬季的一天,楊艾菁照例去“原咖啡”打發時光時,發現咖啡店正在舉行“以物換物”活動。楊艾菁想起以前戀愛時留下來的一對銀戒指,扔掉太可惜,留下來又毫無用處,何不干脆將它交換成其他物品,自己也好重新開始。
“以物換物”活動開展不久,各種參加活動的交換品琳瑯滿目,儼然一個小百貨商場。很快,有人看上了楊艾菁的銀戒指,并愿意拿更好的物品和她交換,但楊艾菁卻遲遲不肯出手,倒不是對方物品的價值原因,而是楊艾菁還是有些舍不得放下這對戒指所承載的故事。
就在楊艾菁的戒指在咖啡店里放了一個月,她準備把它收回時,店里來了一個特別的客人,他似乎一眼就相中了這對戒指,并向楊艾菁提出交換請求。
對方正是楊艾菁的校友陳宏偉,而陳宏偉給出的交換物品也很神秘—— 一個故事!楊艾菁想著這對戒指本來就是一個故事,于是就欣然答應了陳宏偉。
在咖啡店里,陳宏偉向楊艾菁娓娓講述了一段愛情故事,足足講了兩個小時,楊艾菁心里也產生了共鳴,腦海里不知不覺浮現出了很多回憶。楊艾菁心想,自己期待已久的交換品果然沒有讓她失望,就在她準備將戒指交給陳宏偉時,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最初我是覺得這對戒指很像我初戀時買的,想換來作為對逝去的愛情紀念。但現在一口氣把回憶與你分享后,就不想再拘泥于過去了。”陳宏偉婉拒了楊艾菁的戒指。可楊艾菁認為他們應該遵守事先達成的協議,堅持要將這對戒指送給陳宏偉。
“既然這對戒指本身就是一段故事,何不讓它變得更加有意義,比如為那些貧困山區里的孩子換一棟教學樓!”見楊艾菁執意相送,身為學校青年志愿者成員的陳宏偉靈機一動,覺得這對戒指可以有更好的歸宿。
“對呀!國外不是有個別針換別墅的先例嗎,我也可以用戒指換到一棟教學樓,讓更多的孩子上學呀。”陳宏偉的話倒提醒了楊艾菁,可是她高興之余覺得這難免有些童話色彩,是否能真正實現這個夢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將夢想變為現實,楊艾菁的心里毫無答案。
“這也是我的心愿,如果真能達成,那這對戒指可比放在我們的家里有意義得多。”陳宏偉似乎看出了楊艾菁的擔憂,只好不停為她打氣。
自從和陳宏偉的偶然碰面后,楊艾菁雖然覺得要用價值僅200元左右的銀戒指去換取一棟動輒數十萬元的教學樓有些不可思議,但還是沒有輕易放棄這個計劃。她首先想到的是真要換到教學樓,那第一步就是選一個合適的校址,以達到為貧困學生雪中送炭的效果。楊艾菁在網上四處收集資料,可當她收集得越多心里就越發感到不安,因為她從沒有想到,就在自己身邊還有那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貴州山區缺少教學樓的地方很多,楊艾菁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取舍。經過再三權衡,她決定先把計劃發到自己的微博上,讓更多網友從一開始就參與進來,幫她出謀劃策。
“我想效仿‘別針換別墅’的故事,用一對戒指為貴州山區的孩子換一棟教學樓。希望朋友們能幫忙宣傳和參與交換,把它變成我們大家共同的夢想,并一起實現它!”2012年2月1日,剛過完春節的楊艾菁就將自己宏偉的計劃發到了微博上。
雖然楊艾菁初步估量修一棟教學樓要二三十萬元,是自己戒指價值的上千倍,但她想到國外“別針換別墅”的成功例子,還是滿懷憧憬。
微博愛心接力,齊心協力只為“同一個夢想”
楊艾菁為了能早一天圓夢,她還找到點燃自己夢想的咖啡店老板,希望對方能在其官方微博上幫忙宣傳自己的計劃。老板是個年輕人,他非常贊同楊艾菁的舉動,不但很快在“原咖啡”的官方微博上幫她宣傳,甚至還為此專門定制了宣傳海報張貼在咖啡店里,希望引起更多人關注。
由于來咖啡店消費的大多都是老顧客,又很熱心,他們不僅紛紛愿意拿出高出銀戒指價值數倍的物品交換,還積極的為楊艾菁出謀劃策。一些客人表示,只要楊艾菁能看上,甚至可以免費贈予自己的閑置物品,為她的夢想獻出一份自己的愛心。但由于大多是一些衣服和食品等日常生活用品,楊艾菁礙于這些物品不利于再次交換,所以只好婉言謝絕了。
2月4日,就在楊艾菁為換教學樓計劃還沒有明顯進展而犯愁時,貴州省納雍縣昆寨鄉黨委書記李踐通過微博和她聯系上了,并希望她將來能將教學樓建在昆寨鄉。在和李踐溝通之后,楊艾菁了解到昆寨鄉是國家一類貧困鄉,22個村均為一類貧困村,教育資源極度缺乏。楊艾菁雖然被深深觸動,但她沒有當即表態,畢竟換教學樓的事還八字沒一撇,自己又能承諾下什么呢?!
與此同時,楊艾菁的實名微博關注度逐漸升高,隨著熱心網友相互轉發,楊艾菁的粉絲也迅速增多。令楊艾菁沒有料到的是,人氣高了麻煩也多了起來,微博上的網友留言除了鼓勵她的,也有一些質疑她的網友,有的網友甚至直言她是在以愛心的名義炒作。楊艾菁想辯解,但想想還是放棄了,她暗自發誓,將來一定要用行動證明這一切。
2月5日,一個網名叫“劉堂堂”的烏魯木齊網友聯系上了楊艾菁,提出愿意用一塊和田玉交換她的銀戒指。劉堂堂告訴楊艾菁,自己是一位資深玉石玩家,用作交換的和田玉是他多年以前在成都一個古玩市場淘來的,是產自和田玉龍喀什河的青白玉籽料,市場價值在兩千到三千元之間。而且他和家里人商量后,全家人都支持他的決定,也愿意為這個活動獻上一份愛心。
而令楊艾菁心動的并不是能夠讓自己的銀戒指立馬升值十倍,而是劉堂堂稱他要用這對銀戒指作為婚戒,成為他們愛情最好的象征。正是這個純真浪漫的理由,讓楊艾菁決定進行圓夢的第一次交換。
考慮到微博上一些質疑的聲音,楊艾菁也想出了對策,她特意請來媒體作證,讓記者們見證她圓夢的每一段旅程。隨后,楊艾菁在公眾的監督下,將銀戒指寄給了劉堂堂。
楊艾菁的坦誠果然收到了理想效果,微博上質疑她的網友越來越少,大家都紛紛留言祝她早日圓夢。而經過媒體的宣傳,楊艾菁的圓夢之旅可謂是喜訊連連。
幾天后,一名叫趙藝寧的上海女孩聯系上了楊艾菁。趙藝寧告訴楊艾菁,自己有枚姐姐送給她的鉆戒,想交換楊艾菁的和田玉。
“你姐姐送給你的禮物應該具有特殊意義吧,真舍得?”楊艾菁有些疑惑。可她這一問,對方的回答更加出乎她意料。
原來,趙藝寧雖然今年只有17歲,但其姐姐在一年前就送給她一枚鉆戒,說是作為她未來的婚戒。可趙藝寧在電視上看到關于楊艾菁“戒指換山區教學樓”的消息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想到自己還年輕,結婚還早,于是就和姐姐商量用那枚鉆戒交換楊艾菁手里的和田玉,也算是為山區里的孩子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姐姐眼看妹妹如此懂事,當即就和家人商量同意了她的決定。
2月15日,楊艾菁按照承諾,在記者的攝像機鏡頭注視下,親手將和田玉寄了出去。三天后,楊艾菁也收到了趙藝寧那枚購買價格為11571元的鉆戒。
為了體現公開透明,第二次交換完成后,楊艾菁就立刻將微博上的“和田玉換教學樓”及時更新為“鉆戒換教學樓”。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己發起的這次活動除了引來草根平民的熱心支持以外,一些明星也聞訊參與進來,慷慨解囊。
周顯欣是一名貴州籍演藝明星,曾經因飾演《高考1977》女主角一炮走紅,這次在微博上看到老鄉發起的慈善活動后深受感觸,當即就在轉發楊艾菁的微博時說:“我有一枚戒指可以捐贈,在北京交予可否?”
起初,楊艾菁本來不想“占便宜”,但周顯欣告訴她,自己是貴州籍人,也想借此機會為家鄉的孩子們做些事。最后在周顯欣的堅持下,楊艾菁同意接受她贈予的戒指。
2月16日上午,周顯欣親自將那枚鉆戒從北京寄給楊艾菁。楊艾菁收到周顯欣寄來的鉆戒后,把它和從趙藝寧處換來的鉆戒合成一對,組成了第三次交換品。有好心的網友建議她把兩枚鉆戒分開交換,這樣換來的物品價值會更高,但楊艾菁卻不同意,她認為這兩枚戒指代表的是愛心,而只有將更多的愛心凝聚到一起力量才會更大,所以她決定不管以后交換的物品件數達到多少,都會把它們歸為一組,不會分開交換。
2月17日,雖然楊艾菁的圓夢旅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昆寨鄉黨委書記李踐覺得那一天早晚會到來,于是給楊艾菁傳來了相關資料,并邀請她到昆寨考察。楊艾菁見網友們積極響應“戒指換教學樓”的活動,心里總算有了些底氣,并答應了下來。只是幾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楊艾菁的夢想轉眼間便要成為現實。
23天締造童話奇跡,“聚愛活動”托起夢想課堂
2月20日晚,忙碌了一天的楊艾菁習慣性地在電腦上登錄微博,看看當天又有一些什么新留言。突然,一條私信消息彈了出來,內容幾乎讓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來,發私信的是一位上海的匿名網友,對方在信中提出要用20萬元現金交換楊艾菁手里的兩枚戒指。信中還補充說,他也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一路摸爬滾打后才有了今天事業上的成功,所以很愿意幫助楊艾菁圓夢,更是為了幫助那群山區里的孩子。
楊艾菁看完信后有些懷疑其真實性,畢竟兩枚鉆戒價值才3萬元左右,對方卻愿意用20萬元現金交換。而當楊艾菁急切地追問對方姓名等信息時,匿名網友卻拒絕透露,只是謙虛的稱自己也想獻一份愛心。隨后,匿名網友還理性地向楊艾菁提出了幾個問題。
“當地政府會不會支持?學校能否配備教師?當地政府會不會在教學樓建設中給予幫助?施工過程如何監督?愛心款項如何支付和管理?”這一系列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問得涉世未深的楊艾菁不知如何作答,不過她并沒因此亂了陣腳,因為她覺得等自己親自去昆寨鄉實地考察了,這些答案也就出來了。
2月23日,楊艾菁在昆寨鄉黨委書記李踐的安排下,開始到昆寨鄉實地考察。當天,楊艾菁一早就從貴陽出發,可當她到達納雍縣城時已經是下午2點了。而從納雍縣城到昆寨鄉,全是泥濘的山路,連楊艾菁所乘坐的越野車也多次熄火,最后不得不步行至昆寨鄉。
李踐聽說有愛心人士愿意用20萬交換鉆戒,但給楊艾菁拋出了幾個難題后,他當即表示政府會全力支持這份愛心的落實,對于教師配備問題,李踐也表示現在有很多年輕老師報名愿意來昆寨鄉支教,所以這幾個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為了給匿名網友一個詳細準確的答復,也為了給公眾一個真實了解昆寨鄉的機會,楊艾菁決定親自在昆寨鄉住幾天,以感受那里的艱苦生活。雖然因為時間關系,楊艾菁最后只在昆寨鄉考察了三天時間,這卻讓從沒有離開過大城市的她收獲良多。
大山里的村民們居住分散,很多孩子都不能上學,即使有的家庭勉強能夠支撐起孩子上學,他們也需要走很遠的山路,最遠的甚至每天往返需要耗在途中五六個小時。而這些孩子為了能繼續讀書,每天都甘愿天不亮就起床,然后無論天氣多么惡劣,都會跋山涉水去上學。
更讓楊艾菁感動的是這些孩子們雖然都家境貧寒,但卻擁有一顆純真樸實的心。對于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他們恨不得把家里最好的東西都拿出來款待她。有些孩子家里甚至連能坐的凳子都沒有,為了迎接楊艾菁一行人,這些孩子寧愿跑半個山頭去挨家挨戶借來凳子供客人座,而他們自己卻席地而坐。看到這一切,楊艾菁既心酸又感動。
經過三天考察后,楊艾菁和當地政府部門商定將校址定在昆寨鄉夾巖村,因為夾巖村地處多個村莊的中央,這樣一來就方便了周圍幾個村的孩子上學。當地政府工作人員還表示,新小學建成后,將作為一個中心教學點,設置一到六個年級,為當地教育事業作出至關重要的貢獻。
回到貴陽之后,楊艾菁把這次考察所拍攝的照片和整理出來的相關資料傳給了上海的匿名網友,對資金運作的透明、合理化也提出了幾條建議。對方在了解了詳細情況后,表示很放心,并催促她趕快和當地政府協商,盡快將學校建成,爭取在今年9月就能投入使用。
然而,盡管一些好心的供貨商已經決定向楊艾菁提供僅成本價的泥沙、水泥等建筑材料,但要用20萬修建一棟教學樓依然有些捉襟見肘。匿名網友得知實際困難后,又主動提出將20萬元愛心資金提高到30萬元。
2月29日,上海匿名網友匯來的第一筆善款10萬元到賬。與此同時,昆寨鄉夾巖村的村民經過協調,征撥出了用于建立新學校的四畝多土地,等待著開工。
3月8日,楊艾菁與貴州省納雍縣昆寨鄉政府簽訂了建校協議,并將這所用大家愛心凝聚起來的小學命名為“夢想小學”。按照施工計劃,“夢想小學”教學樓將在4個月內竣工,以保證9月份的新生順利入校上課。
4月初,“夢想小學”的地質勘測和場地平整等前期工作已經完成,建設進展順利,這所用微博愛心托起的小學即將拔地而起,矗立于當地村民的心中,也將成為一個流傳于網絡的愛心童話。愛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它能在短短23天里,穿過崇山峻嶺,凝聚成一棟教學樓,給無數孩子照亮未來!
(責編: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