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的旅程不一定要多現代,但,一定要夠豐富。豐富的事物、文化,還有豐富的內涵。非洲大陸的博茨瓦納在地圖上很小,但它的內容卻很廣博,從動物到自然,從享受到原生,足以震撼心靈。
飛機終于著陸,降落在非洲大陸上,進入博茨瓦納境內,但僅僅是到了馬翁而已,離最終目的地還很遠。取好行李,接機處來自“野生動物星球之旅”的司機和導游熱情地迎接了我。顯然他們很少見到來自中國的客人,在之后的幾天我才逐漸了解到博茨瓦納人絕大多數都是基督徒,友好熱情。我要跟著他們前往Tslgaro簡易機場,乘坐小飛機,才能到達我們的最終目的地:馬卡迪卡迪國家公園。
杰克之營
馬卡迪卡迪國家公園范圍內,擁有世界最大的鹽沼。在干旱時期,平坦如鏡的土地覆蓋著細白的鹽粒,放眼望去只有強烈的白色,行駛很久,才能看到少量的植物和沙地。但只要天空撤下一點雨水,這里就會變得生機盎然。雨水降落在大地上形成沼澤,成群的粉紅色火烈鳥覆蓋在沼澤上,還有非洲最龐大的斑馬群以及跳羚、牛羚,緊隨其后的就是獅子等掠食者,場面令人震撼。
小飛機穿越過博茨瓦納干燥的大地,我的腦海里開始描繪出這樣的場面,心跳開始加速,我對此行所能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期待不已。飛機將落在片小型的度假村落外的簡易機場,杰克之營(Jack’s camp)到了。
杰克之營是博茨瓦納國家公園里最奢華的“度假村”,它就坐落在卡拉哈里沙漠中央,這個沙漠是馬卡迪卡迪國家公園的一部分。嚴格意義上,稱之為“營地”更合適,因為所有的住宿地都是帳篷。所有的帳篷都是20世紀40年代的懷舊探險風格,讓人想起連串的電影,比如《走進非洲》,甚至是《印第安納·瓊斯》。
度假村建于20世紀60年代,杰克,鮑斯菲爾德來到這里,并找到了一處他譽為“被遺忘的非洲”的土地,于是,他建起了營地,并在此終老。為了紀念他,他的父親和兒子在原地建起了這個度假村。度假村裝點的是暗紅色木質以及皮質家具裝飾。印有神秘花紋的墻紙、處處動物皮毛地毯——每個帳篷都像是從什么貴族出游的老電影中復制出來的,甚至更為精致。在水貴如金的博茨瓦納,每個帳篷居然都有衛生間可以泡澡,當然還有露天淋浴,戶外泳池,實在是奢侈到了極點,無怪乎年年被世界著名的旅游媒體列入世界最佳酒店名單。
我的帳篷是度假村招牌的10號帳篷,波斯風格的帳篷讓人下子回到了那個充滿了探險、熱情的時代。
動物之家
杰克之營除了住宿,還包含了幾乎各種在馬卡迪卡迪國家公園的探險之旅,是時候出發去尋找“被遺忘的非洲”了。非洲的清晨極其喧鬧,各種不知名的鳥兒發出悅耳的聲音,相較之下,鬧鐘顯得如此無趣。早晨的計劃是去見貓鼬,就是那種會挨個排排站的可愛動物。
這些動物就生活在酒店附近,豐盛早餐之后,我在導游陪同下在附近灌木叢以及草叢間散步,遠遠地就看見一只兩只三只用后腿直立著、左顧右盼的可愛生靈,看它們的樣子比我這個陌生人還要彷徨,真令人忍俊不禁。它們喜歡居住在地球上最炎熱、最干旱的地區,比如博茨瓦納。作為獴科動物之一,據說這種外形逗人、早熟且喜歡群居的動物,性情兇暴起來足以殺死一條眼鏡蛇。
而猴面包樹則令人震撼,樹干高不過20米左右,而胸徑卻可達15米以上,往往要40個成年人拉手才能合抱。樹冠直徑可達50米以上,這種世界上最大的植物簡直就像是一座座由樹形成的建筑。至于為什么叫猴面包樹,是因為這種樹的莢果多籽美味,是狒狒和猴子的最愛。
我還遇到了棕鬣狗。其實并不是我遇到了棕鬣狗,而是因為當地一個自然研究機構的科研成果,讓人們能夠發現野生棕鬣狗的蹤跡,并在不打擾它們的情況下,觀察它們的生活——這對于好奇的人類和生存于自然界的動物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阿里。我的導游兼司機,一直在不斷地講著非洲的故事,比如鴿子為什么會咕咕叫,以及棕鬣狗如何組成一支隊伍來對付眼鏡蛇。他突然停下來,指著不遠處一叢灌木,說:“你看那里。”我向那邊望去:一頭獅子正在灌木叢邊享受著它捕獲的跳羚。我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對獅子用中文大聲打招呼:“你好,獅子王,吃好!”
后來我發現,非洲“大貓”在這里并不罕見,幾乎每次我們停下來觀察眼前的動物,總能看到那么一兩頭獅子在附近轉悠。有時候,獵豹飛快地從道路邊的草叢里掠過,那身形之快,用閃電來形容絕不夸張。
卡拉哈里狩獵
卡拉哈里雖然名為沙漠,但絕大多數的地方都覆蓋著灌木叢,到了雨季,這里動物和人的比例簡直可以達到100:1。阿里安排了我在這里參加一天的狩獵之旅,當然不是我狩獵,是我看博茨瓦納當地人狩獵。
“趴下。”眼前的三個土著向埋伏在灌木叢中的我示意,我艱難地躲避著灌木叢的刺,找了個視野還算不錯的位置。土著之一拿著一把弓、背后的箭袋里是自己打磨的箭,用相思樹根粉和甲蟲粉淬過的箭頭閃著一道幽藍的光,那是土著自制的箭毒,可以讓動物麻痹。他輕輕地彎弓搭箭,我屏住呼吸。一箭射出,我不由自主啊了一聲——箭射偏了,那匹角馬安然無恙,踢著蹄子蹦跶出了我們的射程范圍。
當然,我可以無功而返,但他們卻不可以。在中午的時候,我和這些獵人告別;整整一個上午,他們除了收取導游費用外一無所獲,之后,他們要前往其他的狩獵地點,而我,則前往馬卡迪卡迪的鹽地去參加沙灘車越野活動。鹽地空曠,一望無際,且十分脆弱,沙灘車是唯允許行駛其上的機動交通工具。
下午的晚些時候,我在回程途中的塊草地上又見到了我的狩獵同伴,他們正興高采烈地給一頭跳羚剝皮,白色、藍色的蝴蝶在他們周圍飛舞,阿里說這些蝴蝶酷愛血液。附近的草葉上也停著不少。我頂著滿身的鹽粒,看他們把跳羚的肉切成條狀,裝進隨身攜帶的包里,放不下的就掛在身上。我上車回到酒店,而據阿里說,這些土著居民還要扛著他們的戰利品,步行10公里回家。
庫布島之行
庫布島位于馬卡迪卡迪國家公園的邊緣,到這里來的人,多為了三種東西:鹽湖、猴面包樹以及博茨瓦納傳統文化。這個鹽湖與其叫湖,不如叫沼澤,時值雨季,本來干燥的土地如今都覆羔著淺淺的流水層。非洲是個神奇的地方,在干旱的季節,土地毫無生機,貧瘠得仿佛月球表面;但稍有水雨滋潤,許許多多的生物就會冒出來。鹽沼也是,雨季時這里生活著大量的磷蝦,吸引了大量的火烈鳥。這些鳥的數量是如此之多,讓人甚至看不到鹽沼表面。
庫布島的歷史及其悠久,在這里的博物館,我看到了一件展品——一顆來自中國的玉珠,據資料介紹,這顆珠子在1000年以前,商人到這里交換食鹽的證明。
我回到酒店,決定到泳池欣賞日落。傍晚的非洲大地在晚霞中一片玫紅,想到馬上就要離開這里,心頭一陣悵然。突然,我聽到泳池不遠處灌木中一片響動,定睛一看,原來是頭大象正在灌木中摸索穿行——這真是最好的送別禮物。
博茨瓦納的六天短暫而又永恒。一切都那么原始,卻又那么豐富。很多人都會以為在非洲觀光費用便宜,其實不然,游客越少的所在,旅費越高,其中最大消費是交通費用。進入博斯瓦納的這塊濕地并不算易事,這里并無任何國際航空樞紐,所以必需先飛到南非的約翰內斯堡或開普敦,然后轉機去馬翁,再乘坐小飛機到達這里。有幸的是,臨行之前我預訂的行程,讓我自馬翁之后的旅程變得相對簡單。即便如此,不算到達馬翁的話費,杰克之營所安排的行程花費也高達4950英鎊。不過當踏進這塊土地時就發現,這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