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語
鄉思不斷,鄉愁難免,這是每一個漂泊異鄉的人都有過的體驗。聽著熟悉的聲音,想著熟悉的身影,似在身邊,如在眼前。
【美文賞讀一】
想北平(節選)
□老 舍
設若讓我寫一本小說,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為我可以撿著我知道的寫,而躲開我所不知道的。讓我單擺浮擱地講一套北平,我沒辦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覺太少了,雖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歲才離開。以名勝說,我沒到過陶然亭,這多可笑!以此類推,我所知道的那點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
倫敦,巴黎,羅馬與堪司坦丁堡,曾被稱為歐洲的四大“歷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倫敦的情形;巴黎與羅馬只是到過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沒有去過。就倫敦、巴黎、羅馬來說,巴黎更近似北平——雖然“近似”兩字要拉扯得很遠——不過,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的感到寂苦。巴黎,據我看,還太熱鬧。自然,那里也有空曠靜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曠;不像北平那樣既復雜而又有個邊際,使我能摸著——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墻!面向著積水潭,背后是城墻,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是的,北平也有熱鬧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極拳相似,動中有靜。巴黎有許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與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溫和的香片茶就夠了。
論說巴黎的布置已比倫敦、羅馬勻調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北平在人為之中顯出自然,幾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擠得慌,又不太僻靜: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與樹;最空曠的地方也離買賣街與住宅區不遠。這種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經驗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備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氣;不在有好些美麗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圍都有空閑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每一個城樓,每一個牌樓,都可以從老遠就看見。況且在街上還可以看見北山與西山呢!
好學的,愛古物的,人們自然喜歡北平,因為這里書多古物多。我不好學,也沒錢買古物。對于物質上,我卻喜愛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種費錢的玩意,可是此地的“草花兒”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錢而種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愛呀。墻上的牽牛,墻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是多么省錢省事而也足以招來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黃瓜,菠菜等等,大多數是直接由城外擔來而送到家門口的。雨后,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似的美麗。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與北山來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呀!哼,美國的橘子包著紙,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煞!
……
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
品讀
作者抒寫了自己對文化古城——北平的深深眷戀之情,一處景便滲出刻骨銘心的一縷情。作者沒有鋪張夸飾北平的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敘談,使那種眷戀故土的熱情感染著讀者,激起共鳴。
【美文賞讀二】
故鄉的榕樹(節選)
□黃河浪
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兩棵蒼老蓊郁的榕樹,以廣闊的綠蔭遮蔽著地面。在鉛灰色的水泥樓房之間,搖曳賞心悅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誘人的清涼。不知什么時候,榕樹底下辟出一塊小平地,建了兒童玩的滑梯和亭子,周圍又種了蒲葵和許多花朵,居然成了一個小小的兒童世界。也許是對榕樹有一份親切的感情吧,我常在清晨或黃昏帶小兒子到這里散步,或是坐在綠色的長椅上看孩子們嬉戲,自有種悠然自得的味道。
那天特別高興,動了未泯的童心,我從榕樹枝上摘下一片綠葉,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邊,吹出單調而淳樸的哨音,小兒子歡跳著搶過去,使勁吹著,引得誰家的一只小黑狗循聲跑來,搖動毛茸茸的尾巴,抬起烏溜溜的眼睛望他。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開去;他再吹響,小狗又跑攏來……逗得小兒子嘻嘻笑,粉白的臉頰上泛起淡淡的紅暈。
而我的心卻像一只小鳥,從哨音里展翅飛出去,飛過迷濛的煙水、蒼茫的群山,停落在故鄉熟悉的大榕樹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軀干,卷曲飄拂的長須和濃得化不開的團團綠云;看到春天新長的嫩葉,迎著金黃的陽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裊裊的風中晃動如耳墜,搖落一串串晶瑩的露珠。
我懷念從故鄉的后山流下來,流過榕樹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鵝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歡笑的鴨子;我懷念榕樹下潔白的石橋,橋頭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橋欄桿上被人撫摩光滑了的小石獅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歲月,那古老的石橋鐫刻著我深深的記憶,記憶里的故事有榕樹的葉子一樣多……
站在橋頭的兩棵老榕樹,一棵直立,枝葉茂盛;另一棵卻長成奇異的S形,蒼虬多筋的樹干斜伸向溪中,我們稱它為“駝背”。更特別的是它彎曲的這一段樹心被燒空了,形成丈多長平方的凹槽,而它仍然頑強地活著,橫過溪面,昂起頭來,把濃密的枝葉伸向藍天。小時候我們對這棵駝背榕樹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當做一條“船”。幾個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鑼鼓,以竹竿當槳七上八落地劃起來,明知這條“船”不會前進一步,還是認真地、起勁地劃著。在兒時的夢里,它會順著溪流把我們帶到秧苗青青的田野上,繞過燃燒著火紅杜鵑的山坡,穿過飄著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樹林,到大江大海里去,到很遠很美麗的地方去……
品讀
住所附近的兩棵榕樹,引起了作者對故鄉的榕樹的回憶,接下來對榕樹傳神的描寫反映了作者濃郁的思鄉之情。最后作者描繪了故鄉榕樹的四周景色,寫出了自己對它們的喜愛之情,寫出了對故鄉親人的懷念,更寫出了對帶給自己快樂童年的老榕樹的感激之情。
【美文賞讀三】
葉 笛(節選)
□郭 風
呵,故鄉的葉笛。
那只是兩片綠葉。把它放在嘴唇上,于是像我們的祖先一樣,吹出了對于鄉土的深沉眷戀,吹出了對于故鄉景色的激越的贊美,吹出了對于生活的愛,吹出自由的歌,勞動的歌,火焰似的燃燒著的青春的歌……
像民歌那么樸素,
像抒情詩那么單純。
比酒還強烈。
啊,故鄉的葉笛。
那只是兩片綠葉。把它放在嘴唇上,于是從肺腑里,從心的深處,吹出了勞動的勝利的激情,吹出了萬人的喜悅和對于太陽的贊歌,吹出了對于人民的權利的禮贊,吹出光明的歌,幸福的歌,太陽似的升在空中的旗幟的歌!
那笛聲里,有故鄉綠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龍眼花的香味,有太陽的光明。
麥 笛
迎著四月的天空,明媚得像成熟的麥穗的天空,在故鄉的廣闊的平原上,我走到哪里,我都聽見麥笛在吹著,吹出花一般的音樂。
故鄉的歌手呵,四月來了。果園像一頂花冠,龍眼樹開放著米黃色的小花,橙花散發著醇酒一般的濃香。故鄉的歌手呵,四月來了。麥田像一座天空,里面注滿陽光和流動的風。呵,故鄉的歌手,我聽見麥笛在吹著,吹出花一般的音樂,吹出陽光一般的音樂。
把勞動的歡情,從那小小的笛管里吹出來吧。吹出勞動的歡情,吹出夢和收獲的甘美。一往情深的,把音樂的陽光和花瓣,灑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灑在我們自己勞動又由自己收割的土地上,灑在我們自由的國土上。
四月來了。在故鄉的廣闊的平原上,我走到哪里,都聽見麥笛在吹著。吹出花一般的音樂,吹出南方的陽光一般明媚的音樂。
品讀
細心品讀本文,就像是在滿眼翠綠的山寨農村,聽著清亮悠揚的笛聲,給人一種澄明之感。作者抓住“葉笛”這一常見事物予以吟詠,吹出對鄉土的眷戀,對故鄉的贊美,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