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在一個和睦又幸福的家庭里,在這個家里讓我感到溫馨而自豪。
我的爸爸是家里的“知識分子”,他輔導我學習,幫我解答疑難問題,還教給我許多課外知識,使我懂得了許多中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遇到不會的問題,他總是耐心地為我解答,講十遍八遍都不厭倦。他還是有名的“動物飼養家”。就比如說家里的小魚吧,這條小魚是怎么來到我家的呢?原來,姐姐的老師要求學生們每人帶一條小魚做實驗,姐姐便到集市上買了四條鯽魚,但是不久,那四條魚便相繼死去了,鄰居又送給我們一條鯽魚,誰知,第二天姐姐卻忘記帶走它,這條魚就在我們家“安家落戶”了。爸爸每天給它換水、喂食,喂食時不能喂過量,又不能喂少了,只喂餅子、雞蛋黃,別的都不喂,爸爸說喂了魚也不吃;魚缸里的水溫要適度,水里不許有雜物,水要在太陽底下消毒后才可以使用。雖然小魚長得有些難看,但爸爸還是對它特別關心,有幾次小魚“突發心臟病”,急得我和爸爸團團轉,經過好一番緊急搶救小魚才又重新精神抖擻。現在小魚已經在我們家生活了幾年了,它生活得很好,只不過還是孤零零的一條魚。
我的媽媽是一位勤勞善良的婦女,她的嘴角總是掛著甜甜的微笑,大大的眼睛上一道彎彎的眉毛,像一輪彎月,好看極了,微卷的黑發扎成馬尾辮,干凈又利落。最讓人稱道的是媽媽樂于助人的品質。爺爺的好朋友張爺爺給人看房子,他在樓山上養了一只狗,因離家比較遠,沒有什么東西喂,那狗便骨瘦如柴。我媽媽在單位食堂工作,知道這件事以后,便每天從職工吃剩的飯菜里撿些骨頭和飯菜帶回家,讓爺爺、奶奶送給那只狗吃。現在,每逢周六周日,我便跟隨爺爺或奶奶去張爺爺家送狗糧。我看到那只狗膘肥體壯,渾身上下都摸不到一點骨頭了。張爺爺一直很感謝我的媽媽。
我的家庭是和睦、溫馨的,我們每個人都愛這個家庭,在這其樂融融的環境中,我快樂地成長著。
教師點評
小作者用流暢的語言向讀者介紹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突顯了爸爸認真負責,媽媽助人為樂的品質,字里行間始終洋溢著幸福和自豪的感覺。語句通順,詞匯豐富。
(牟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