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語
午夜夢回,腦海里清晰地浮現著那雙舊布鞋,耳畔依然回響著那聲聲汽笛,那粽子的陣陣香味讓我垂涎欲滴……伸出雙手想要抓住這一切,卻發現很多東西已經成為了記憶中的一部分。
【美文賞讀一】
汽笛?布鞋?紅腰帶
□陳忠實
一個年過五十的人,依然清晰地記得平生聽到第一聲火車汽笛時的情景。
他那時剛剛勒上頭一條紅腰帶。這是家鄉人遇到本命年時避災祈福的吉祥物。年三十晚上,母親叮囑他天明起來換新衣新褲時系上那根紅腰帶。他那時只是感到新奇,卻不能意識到生命歷程的第二個十二年將從明天早晨開始……
半年以后,他勒著這根保命帶到三十里外的歷史名鎮灞橋去報考中學。領著他們去報考的是一位四十多歲的班主任,姓杜。他是同學中年齡最小、個頭最矮的一個。
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
他和同學們誰也沒出過遠門,一路說說笑笑嘰嘰嘎嘎,激動不已。他和老師同學相跟著走,走著走著他感覺腳后跟有點疼,脫下鞋子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腳后跟上淌著血,他穿的是一雙早已磨薄了鞋底的舊布鞋。他心情壞了,步子也慢了,他看見杜老師向他招手,他聽見同學在前頭叫他,他流下淚來,覺得再也攆不上他們了。抬腳觸地時的痛楚引發了他內心的卑怯,他沒有說明鞋底磨透磨爛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膠底鞋的同學笑自己的窮酸。
他已經看不見杜老師率領著的那支小小的趕考隊列了。他從路邊的楊樹上采下一把樹葉塞進鞋窩兒,走不出十幾米就結束了短暫的美好和幼稚。他又從書包里摸出擦臉用的布巾,用布巾包住一只腳踮著腳尖跛著往前趕,走了一段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過來再包到腳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爛。他最后從書包里拿出了課本,一扎一扎撕下來塞進鞋窩……紙張更經不住沙石的蹭磨,直到課本被撕光,走進考場的最后一絲勇氣終于斷滅了。偉大的轉機在他完全崩潰剛剛坐下的時候發生了,他聽到了一聲火車汽笛的嘶鳴。
他被震得從路邊的土地上彈跳起來。他慌亂不知所措而茫然四顧。終于,他看見一列呼嘯奔馳過來的火車。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見火車。綠色的車廂、綠色的窗簾和白色的玻璃,啟開的窗戶晃過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臉,還有一個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臉……
天哪!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著火車跑而根本不用雙腳走路!他用雙腳趕路,卻穿著一雙磨穿了底磨爛了腳后跟的布鞋一步一蹭地躑躅!……
他把殘留在鞋窩里的爛布綹爛樹葉爛紙屑騰光倒凈,咬著牙重新舉步,走過一陣兒竟然奇跡般地不疼了,似乎越磨越爛得深的腳后跟不是屬于他的,而是屬于另一個怯懦鬼的。他終于趕上了老師和同學,卻依然不讓他們看他慘不堪睹的腳后跟。
(選自《陳忠實散文精選集》,有改動)
品讀
這是一段童年的回憶,也是一段生命的體驗。文章題目新穎獨特,用三個特有的事物串聯起童年那段苦難生活,“汽笛”激發了作者對生活的希望,“布鞋”映照著生活的艱辛,“紅腰帶”是祈福,是祝愿。文題告訴我們:無論生活多么困難,我們都要帶著祝福起程,奔向理想的生活。
【美文賞讀二】
汽笛的呼喚(節選)
□林 莽
暮春的陽光下,我們赤裸著小小的身子,一股微風吹來,水面漾起了波紋,沾了水的肌膚是有點冷。我們還是把網慢慢推向岸邊,輕輕地抬起來,四只小胳臂一起舉過頭頂,一串晶瑩的水滴從網上淌了下來,陽光穿透了它們,發出比星星還要閃爍的光來。網中間墜下的部分,幾條銀色的小魚彈躍著,引發了我們的一陣歡呼。正午的陽光那么溫暖,站在低洼的河道里,高高的與白晃晃的晴空相接的兩岸擋住了視線也擋住了風,四周靜極了。在我們看不到的春天的田野上,突然升起了一陣火車汽笛震蕩的微鳴,那遙遠的聲音,讓幾個站在水里或岸邊的孩子都愣在那兒傾聽著,而后便是耳鳴中的寂靜。我相信生命中是有一種神秘的召喚,或許,當時他們也聽到了那聲音……可他們是誰,現在在哪兒,他們是否還記得我,這些我都已無法知道。但那些銀色的彎成弓形的,在岸邊潮濕的泥土上跳動的小魚,曾經多次出現在我的夢中,一直伴隨著我童年的記憶。
還有那水漸漸退下去的河灘,赤腳踩上去是沁涼而松軟的,每一步都會印下一個清晰的小腳印。河灘上布滿了剛剛長出來的小小的三棱草,我們用它尖尖的葉子逗那些小洞里的灰綠色的小蟲。那是放學后的下午,把書包和鞋放在河邊的樹下,我們幾個小伙伴赤腳在河灘上玩兒。那小蟲不知叫什么,它們從小洞里探出頭來,當你用草葉一捅,它很快地就縮了回去,有時它會從另一洞口鉆出來,一蹦就消失了。三棱草在秋天就長得很高了,一簇一簇的與那些水中植物一同搖曳在秋風中。
我記得那秋天的風,松軟的河灘,陽光下淌落的網中的水珠……少年蒙昧時期的許多往事都已不復存在了,而這些大自然所賦予的細節還是那么生動而清晰。那時我六歲,還能隱約記得那位鄉村女教師和藹的面容。她送我們走出那座早已廢棄了的鄉村教堂,站在墻壁斑駁的高高的拱門旁。外面就是我最喜歡的那個自然的世界。
那座教堂是什么時候消失的,那條河是否還在,在我離開了之后就再也不知道了。它們在我記憶中一直沒有變,它還是那片寂靜的屬于我的童年的鄉村。
品讀
陽光、小魚、春天的田野,快樂在河邊蔓延;河灘、蟲子、小小的三棱草,記錄著我們放學路上的點滴樂趣;秋日風中的那位女教師,把我們帶入一個自然的世界。快樂中隱藏著一絲淡淡的傷感,那是對童年的不舍啊!
【美文賞讀三】
芳香的節日
□葉 夢
端午節這天,我外婆從自家中藥鋪房里拿出紅、黃、白三種粉末。紅的是朱砂,黃的是雄黃,白的是熟石灰。外婆把雄黃和石灰灑在墻邊屋角,把箭簇般的綠菖蒲和艾葉掛在門的兩邊,果然這一天,宅中清潔安寧,不但蛇不進屋,連到處爬的小蟲子也都不見了。后園池塘處隨處可見的癩蛤蟆也絕跡了。人說“癩蛤蟆躲端午”,果然是真的。我以為雄黃、朱砂這類東西不是普通的礦物和植物,它們不但是一味藥,還兼有驅邪安宅的作用。自端陽之日屋里放了雄黃之后,我對家中的旮旮旯旯不再有害怕的感覺。整個屋子為雄黃、菖蒲、艾葉的芳香所環繞。我從小熟悉了這種香氣,一聞到這種味道,便知道是過端午節了。
這一年中,我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最漂亮。只有在這一天,外婆才給我穿上白底紅花連衣裙,穿上一雙花布扣絆鞋。只有在這一天,我的胸前才會掛滿只有端午才有的各種飾物:菖蒲球穿成的香串、布縫的香袋、彩色絲線結成的衛生丸網袋,另一個大一點的絲網袋里裝著一只鹽鴨蛋。只有衛生丸網袋最漂亮,彩色絲網中剛好嵌著一粒雪白的丸子,底部吊著一綹絲線穗子。香袋呢,雖不漂亮,但很香,即使過完了節,家里人也不讓取下來,那里面裝著多味芳香中藥研成的粉末,佩了這種香袋,可預防感冒。我的胸前叮叮當當可謂琳瑯滿目,我幾乎把整個端陽節都掛到脖子上來了。早起,外婆還用楓球艾葉和各種香草煎水給我洗一個澡,我甚至感到我的全身都透著一種端午節的芳香。
大人在這天還喝點雄黃酒,小孩不能喝,但父親用筷子蘸一點給我吮。外婆在這天用酒調了雄黃、朱砂,用一個瓷蓋缽盛著。調完,她用那些涼絲絲的橙色膏汁抹一點在我的額中。以后,家中若有誰被蚊子咬了,蟲子蜇了,都會去那蓋缽里蘸點子雄黃朱砂一搽,使好了。
端午節這一天,飯桌上照例有鹽蛋、臘肉、粉蒸肉和紅燒鱔魚,食品柜里有綠豆糕和薄荷糕,灶上煮著一大鍋粽子。
吃過早飯,我們全家人都上街,從碧津渡過資水河,在益陽城內南門的城墻上看龍船,看龍船是端午節最令人興奮的時刻。
過了端午節,日子一天一天地明朗起來,南風一吹夏天真正來了。不過,端午節過去好久,我們家中處處還保留著一種節日的芳香。
品讀
童年的端午節里有著數不清的美食,特有的飾物,精彩的龍船表演,更有一家人歡度佳節的快樂。
美食、雄黃酒、楓球艾葉……香味溢滿那個快樂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