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處】
《世說新語·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成語典故】
晉朝時,惠帝有一名臣子名叫嵇紹。說起這個嵇紹,他還有著不凡的出身。三國時期魏國出了七位賢士,他們知識淵博,評古論今,七人常聚集在竹林下肆意酣飲,因此得名“竹林七賢”。“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其兒子便是嵇紹。嵇紹長得與他的父親一樣,一表人才,而且他才學淵博,學貫古今。由于他非常有才,晉惠帝就任命他作自己的侍從官。
當時,晉朝江山很不穩(wěn)定,到處隱藏著危機和沖突,朝廷很不太平。河間王和成都王狂妄自大,準備起兵謀反,于是兩人便聯(lián)合起來打算一起出兵侵犯京城。惠帝親自帶兵討伐叛黨,鎮(zhèn)壓叛亂,嵇紹緊相跟隨。但是,敵人蓄謀已久而且實力強大,結果惠帝打了敗仗,并遭到河間王和成都王派兵追殺。惠帝的軍隊受到了重創(chuàng),他的將領、侍衛(wèi)甚至隨行的官員死傷無數。還有很多人看到當前的形勢,貪生怕死,不再保護、跟隨惠帝,自己逃亡去了。只有嵇紹對惠帝不離不棄,無論當前形勢多么危急,他都在惠帝身邊保護他,不讓他受到敵人的追殺,而且是始終不離左右。很多人都看到嵇紹為保護惠帝奮勇殺敵,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顧,一心保衛(wèi)著君主。在當時那種混亂的場面下,人們是很難做到如此的。因此大家都非常感動,都夸贊嵇紹忠君敬主,英勇護國。有人對司徒王戎說:“嵇紹就像一只野鶴站立在雞群中一樣,儀表出眾,而且氣度不凡。”
【成語釋義】
像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成語辨析】
鶴立雞群的同義詞為“出類拔萃”,二者的區(qū)別在于,“鶴立雞群”偏重于言行、體態(tài)、儀表等外形方面超出眾人;“出類拔萃”偏重于言行、品德、才能、學業(yè)等內在修養(yǎng)方面超出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