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像一個無底的口袋,里面裝滿了糖果、玩具以及一些有趣的故事。
記得有這樣一件趣事:在我五歲的那一年,鄰居宋老師家里種了一些蝴蝶花,五顏六色的花瓣,遠看就像一只只真正的彩色蝴蝶。我那時常常到宋老師家去玩,也很喜歡一個人坐在板凳上看著這些花,一看就是很久??墒菨u漸地,我發現蝴蝶花有點兒美中不足,因為它沒有花香。我想:如果能讓這些花也有一股撲鼻的香味,那該多好呀!
一天,我趁宋老師出去的時候,偷偷從她的梳妝臺上拿來一瓶香水,然后來到蝴蝶花的旁邊,在它的花瓣上灑上一點香水,然后又往花根上倒了一點。我認為這樣蝴蝶花就會有香味了?;ㄏ銖闹︻^一直蔓延到花根,不一會兒,宋老師家的院子里滿是香味。
過了一會兒,宋老師回來了,聞到滿院子的香味,就問我怎么回事。我就將自己創造的勞動果實告訴了她。宋老師聽后哭笑不得,嘆了一口氣說道:“唉,你這個自以為是的小笨蛋,你這樣做會把花給弄死的?!逼鹣龋覍λ卫蠋煹脑挵胄虐胍?。但到了第二天,蝴蝶花的花瓣就開始泛黃了,花也開始凋謝了。宋老師趕緊想辦法“搶救”,最后想了好多辦法才把蝴蝶花給醫活了。
直到現在,宋老師有時還會把這件事拿出來當笑話講。這件事告訴我一個道理:做事不能畫蛇添足。
點評
童年的“我”覺得花沒有香味,就想方設法人為地給花增加了香味,豈料弄巧成拙,差點把花給弄死了。習作把“我”的動作、心理描寫得恰到好處,同時也刻畫出一個異想天開的“頑童”形象。而從糗事中收獲的道理更令小作者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