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古運河水上碼頭。
坐上古色古香的“古運畫舫”,導(dǎo)游阿姨輕柔的話語立刻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流光溢彩的人間仙境。兩岸河道上忽明忽暗的燈光,給古運河披上了一件神秘而美麗的外衣。清名橋、伯瀆橋、跨塘橋、大公橋……一座座古橋如一道道絢麗的彩虹,靜臥在已有2500年歷史的古運河之上。我情不自禁地叫起來:“真美啊!”
古船在一個小碼頭停靠后,導(dǎo)游阿姨帶著我們來到了“中國絲業(yè)博物館”。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巨大的蠶繭,它正輕聲告訴我們:無錫自古就是蠶絲之鄉(xiāng),素有“絲碼頭”的美名。“絲王”薛南溟、“絲吐大王”唐文銘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無錫人。
漫步在清幽的古街上,明清時期的古宅雖已有些破舊,但仍令人流連忘返。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記錄了無錫運河邊上燒窯業(yè)的發(fā)展歷程。清代時,這里的磚瓦窯有一百多處,磚瓦通過運河運往全國各地。隨著時光流逝,現(xiàn)在這些磚瓦窯雖已不再生產(chǎn),但是從這些殘留的磚瓦窯遺址,我們依稀可以看見它當(dāng)年繁榮的景象。
在磚瓦窯陳列館里,我看到各種栩栩如生的手工制品,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動手試試,在老師傅的幫助下,敲土、制模、刻章、簽名,一氣呵成。看著屬于自己的手工磚瓦紀(jì)念品,我愛不釋手。
不知不覺中,游船已將我們帶回碼頭。難忘悠悠古琴聲,難忘潺潺古運水,此時,古運水弄堂和我們?nèi)际幯谥星锏脑律锪恕?/p>
點評
習(xí)作行文流暢,能按游覽順序有條理地介紹古運河兩岸的優(yōu)美夜景,并運用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情景交融,字里行間流露出小作者對家鄉(xiāng)無錫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指導(dǎo)并置評:唐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