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書,是湯素蘭寫的《小精靈》,是“美文·美讀·美繪”系列叢書中的一本。(開頭直接點出閱讀書籍,為下文敘述故事作鋪墊,但這樣的開頭略顯平淡,不如簡單點一下“我”的閱讀感受更有說服力。)
這本書寫的是一些童話和散文,我最喜歡其中的一篇童話——《小精靈》。這篇童話主要講“我”在一個下雨天碰上了一個幾寸大的小精靈,小精靈想用一串葡萄換“我”的傘。“我”不干,于是小精靈便拿出一顆葡萄讓“我”吃,葡萄很甜,但“我”還是不愿把傘給他。于是小精靈拿出榛子殼,把“我”剛吐出的葡萄籽放進去,吹了吹氣,葡萄籽就長出了藤條,高聳入云。“我”爬了上去,看見了死去的奶奶和妹妹,便想起了妹妹死的時候……妹妹的死,其實與“我”有關系,如果“我”給妹妹買了鳥,而沒有買書,妹妹就不會被車撞死……后來,“我”同意換“傘”了,但“我”卻忘了拿榛子殼。(本段主要敘述了《小精靈》的故事梗概,讓沒讀過該篇童話的讀者對內容有所了解,但很明顯對故事的敘述不夠簡潔明了。)
讀了這篇童話,我想向家長們提出建議:希望家長們能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不要拒絕,不要買孩子不喜歡的東西,否則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甚至是孩子死亡的事。(這樣得出的道理經不住推敲,太過絕對了。讀故事后,如果能結合具體的生活事例來講明道理更貼近實際。)
【指導老師:嚴 平】
點評
本文在講述童話故事時很詳細,說明小作者是一個認真讀書的孩子。但讀后感中的“讀”只需點明即可,不需要長篇大論;而且讀后感的重點在“感”,而這個“感”如生硬地說出,會給人突兀的感覺;如結合事例得出,會給人真實且在情理之中的感覺。因此上文如結合自己的生活談感想,會更具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