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同茨威格與羅丹聯系起來,僅僅出于這樣的考慮:在學習的進程中,我曾經遇到像茨威格碰到過的“瓶頸期”。那時,我發現過一絲微光,后來舍棄了;直到讀了茨威格的《偉大的啟示》,懂了他是怎樣從羅丹身上找到激勵自己前進的微光的,才知道自己早年學習微光的方法全錯了!
那時,我的學習成績不好,而我的鄰座卻是門門優秀。我想,我們都是寄宿生,朝夕相處,我就惟妙惟肖地向他學習吧:他練習數學,我就練習數學;他預習英語,我就預習英語;他背誦語文,我就背誦語文;他星期天不回家,我也不回家……可是,一個學期下來,我沒有進步多少,而他卻又有了新的飛躍!——我的信心既然無從提高,內心的微光也就熄滅了。
可是,茨威格的文章如同醍醐灌頂地使我醒悟:向人家學習,我根本學不好;像茨威格學羅丹那樣,要學根本,才能學到骨子里去,才能脫胎換骨,改變面貌啊!
在茨威格剛看到羅丹的雕塑女身像時,內心不禁呼喚:啊,這已經完工了!——也就是說,在他看來,這已經滿分了。但是,從羅丹全神貫注地反復修改,決計沒有罷手的情況來判斷,羅丹認為這個作品也許還沒有及格呢!
正是從這個差距之中,茨威格猛然醒悟到自己的寫作水平之所以不能突破瓶頸的原因就在于“完工”的思想作祟,于是,他全心全意地學習羅丹為藝術獻身而絕不松懈一時的精神,終于永不自滿地走上了創作的旺盛期。
茨威格是懷揣著第二種微光走上向羅丹學習的正道的,而我心中的微光只是從形式上向人家學習些皮毛,因為很快就熄滅了。但是,教訓也使我變得聰明起來,我要學習我的鄰座的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孜孜不倦,日進無疆,才能充滿著創造精神——有一次,我發現他已把文言文的一字多義歸納成好幾大本子,先是“之”字,就由十一個義項組成網絡,課內外所有的“之”字都可以從此找到相應的位置而明確它的意義。原來,他是如此永不自滿地學習著!從此,我心中的微光又復明了,我要從頭學起,堅持不懈。這一次,有茨威格的微光照耀著我,更有羅丹的大光照耀著我,我心中的微光永不滅!
【名師點評】
本文對人們習以為常的“完工”思想有層層深入的揭露,并對虛心、專心的態度而代之有合情合理的展示。——一個是有向上進取的愿望,卻徒學形式,因為導致原地踏步。一個是身陷瓶頸的苦悶,卻讓大師的獻身精神沖決自己的自滿思想而發奮圖強。這樣安排,即使文章頭緒單純,一線貫穿,又使文章層次增多,容量加大。如果倒過來看,是羅丹的光輝照亮了茨威格前進的道路,又是茨威格的突破固步自封,教育了作者的淺嘗輒止;而這三者又統一于“完工”思想的否定和對自我激勵機制的開通,統一于對羅丹之光的傳承。因而是一篇很有生活氛圍和思想深度的好文章。
(張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