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對“問題解決”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介紹了其定義與目標,對其教學過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問題解決教學模式”
一、“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定義與教學目標
1.“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定義
目前,國際上對“問題解決”教學模式還沒有明確的定義。就我國而言,我國的 “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是在我國教育改革的環境中,根據國家課程的標準,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前提下進行的。本文所指的“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即為改變傳統“練習加考試”的模式,通過交流的方式對問題進行分析,利用已有知識綜合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獲得新知識的教育模式。
2.“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自己思維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重視結果,更重視過程,要求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來解決問題,提高能力。這一點在這幾年的生物高考卷子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在新課改之前,我們的高考生物卷就是在默寫書本上的一些知識點,就看誰背的東西多,所以許多學生說生物就是文科了。但是在新課改后我們的江蘇生物卷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很多題目都是信息題不是靠背書能解決的。所以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中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學方法,要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解題的能力,尤其是一些圖形題,要能自己分析圖中的每個轉折點的含義等。
二、“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過程
1.引導問題
“問題解決”的生物學習模式是建立在師生交流的基礎上,首先老師應設置適當的情境引導學生問題。例如:在“遺傳學”學習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先問問學生為什么每個人的身高都不同,為什么有的人是單眼皮有的人是雙眼皮,為什么一個父母生的孩子之間是有不一樣的等問題。從身邊表征問題出發點燃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地思考,積極研討學習內容,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這種引導提問的過程中,老師設置的情境應具有三個要素:未知性;具有思維動機;考慮到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引導提問的問題要符合如下求:第一、情境化。問題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第二、合適性。在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的前提下,進行引導。第三、開放性。老師引導提問不可限制學生的思維,學生可以依據問題所依存的情境,對其提出自己的理解,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動機,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的方案都更具開放性。
2.表征問題
表征問題是指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對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找到關鍵信息,把握問題的含義的基礎上提出的問題。老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后,老師進行一定的解釋使學生深入的思考知識內容。學生選擇出有用的信息,通過復述的方式達到理解問題、把握的問題本質、概況和簡化問題、認識問題結構的目的。學生達到明確問題已知條件與明確問題要達到的目的、了解兩者之間的障礙的目的。例如在講必修二染色體變異時就曾經有個學生問我,我們在超市買的無子西瓜里面為什么也有白色的子呢?這時我就指導他說種子是由種皮,胚和胚乳組成的。胚和胚乳的形成是要受精的。你可以回去把白色的種子劈開看看里面有東西嗎?第二天他就跟我說老師我昨晚看了里面沒東西,原來我看到的只是些種皮了。現在我知道種皮的形成是和受精沒有關系的了。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我發現更能使學生深入的理解問題。
3.深入問題
生物“問題教學”是研究生命科學的一種方式,由于生物科學的復雜性、抽象性等特點,要求學習者可以深入的研究其較深層次的知識內容。所以深入的研究問題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關鍵步驟。學生應在自己的知識基礎上,結合老師的講解,利用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抽象思維等方式深入的研究分析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第一、根據對問題的理解,在大腦中形成清晰的問題圖景;第二、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利用已知的規律、概念、方法、原則、解決問題的技巧等建立關于知識結構用于問題的解決;第三、將相關的知識進行總結,在深入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
4.解決問題
引導問題、表征問題、深入問題的提出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就是自主探究、展開思路、構思步驟、實施運算、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通過老師播放的課件學生可以輕而易舉的明白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中自由組合定律的過程是什么。老師可以提問:如果把“等位基因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改為“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是否正確?這就會為學生打開一扇窗,使學生思維被打開,促使學生自主研究的欲望。借助圖形等工具、利用小組討論、要求課后查閱資料等方式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幫助下解決上述問題,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自己的認識和理解。
5.交流、反思
傳統教學模式的目的在于解決問題,目的性極強。而“問題教學”模式的目的不僅在于解決問題,還在于學習的過程。學生通過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從中獲取新的知識,同時獲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在整個過程中只是起到參與、引導的作用,提供建議和幫助。學生在小組討論、課后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學習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與老師進行討論,對問題進行反思,使學生思維更合理和嚴密。
【參考文獻】
[1]錢益鋒.高中生物“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研究.中學生物學[J].2012.
[2]方紹斌.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研究.教育科研[J].2008.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東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