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實施幾年以來,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師不再是簡單的“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對于學生更加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了小組合作學習。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了,參與欲提高了,由過去“要我學”的被動局面轉變?yōu)椤拔乙獙W”的自主學習局面。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還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效率,小組成員之間還可以優(yōu)勢互補、相互幫助、共同協(xié)作,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小組合作學習盡管有許多優(yōu)點,卻也存在著許多低效的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合”而不“作”
在合作過程中,學生常有這樣的表現:只是坐在一起,沒有按老師設定的目標進行交流,有的閑聊、有的在寫作業(yè)、有的沉默不語,這樣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已失去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2.合作問題設計簡單,沒有合作討論的必要
有的教師認為一節(jié)課內合作學習用的越多越好,沒有合適的內容也要合作討論一番,這樣課堂氣氛才好。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馬上說出答案,可教師還是讓學生討論,對于這樣的學習內容就沒有必要進行小組合作。例如在講《陸地生活的動物》一節(jié)時,教師要求學生看圖:陸地各種環(huán)境中生活的動物,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描述這些動物的棲息環(huán)境。這樣的設計就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個問題學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就了解了。
3.教師指導不到位,學生合作無序
有些教師在學生討論時,像個局外人,對學生不聞不問,不加以指導,不監(jiān)控學生的交流合作。學生就有可能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沒有明確的分工,為了討論而討論,只營造了熱烈的課堂氣氛,卻沒有解決問題。
4.小組合作評價機制不完善
有些教師在小組回答完問題后不加以評價,小組答與不答沒有任何區(qū)別,這樣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5.小組討論目的不明確
教師沒有目的性的讓學生進行討論。例如,有的教師在講社會行為的時候,讓學生看圖:白蟻群體成員的分工和狒狒的群體生活,然后進行討論。討論的是什么,要得到什么結論沒有對學生說明,學生會漫無目的的進行討論,可能討論到最后已經脫離了教材。這樣的討論也是無效的。
針對這些問題,我談幾點建議:
1.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和培養(yǎng)小組長讓學生學會了溝通
學生按優(yōu)→中→差進行組合,這樣的學習小組對于難易適中的學習任務比較容易解決,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比較大,也有利于后進生的進步。在組長的選擇上不一定要優(yōu)等生,需要善于總結,有一定的組織能力的學生。
小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積極參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每個組員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而且各組員之間還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即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往往也能有所進步。因此,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可以學會互相尊重和理解,學會溝通,學會互相分享。
2.討論問題的設計
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zhàn)性,一般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無法較好的完成,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討論能夠完成的。如同時提出幾個問題,問題也需要由簡到難,有階梯性,照顧不同程度的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討論中,都有事可做。
3.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
教師應該在活動開始前對討論目標、小組活動規(guī)則、紀律要求等做必要的申明。在學生合作討論時,教師要走入學生之中,關注每一個小組,對小組提供必要的啟發(fā)、建議和幫助,還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在講《植物細胞》學生分組實驗“臨時裝片的制作和觀察”時,教師演示完實驗后不能放手不管,學生在實驗時,教師一定要走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在制作臨時裝片過程中是否有問題并加以指導,例如:洋蔥鱗片葉取的大小、厚薄是否合適,蓋蓋玻片時怎樣減少氣泡的產生,染色時染液是否浸染全部標本等等。顯微鏡觀察時學生最容易找不到物象,這時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找出原因。在總結交流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出現的問題拿出來與各小組交流,防止以后同學們出現類似的問題。
4.健全小組評價機制
在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一定要對小組進行評價,評價可采取加分的方式,每節(jié)課后公布每組的得分,一個月進行一次總結,評出優(yōu)秀小組、優(yōu)秀小組長,并給予獎勵。也可把評價和學生每月綜合素質評價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評價機制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當中。
例如: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使用了“導學案”,其中的預習導學部分是小組必答題,每個小組機會均等,答對的小組加一分。學案中的合作探究的問題各小組討論后進行搶答,答案基本正確的給小組加一分。每節(jié)課后公布本小組分數,因為生物課課時少,所以一學期一總結,最后評出優(yōu)秀小組和優(yōu)秀小組長。通過這樣的評價小組合作才有實效。
5.小組合作目的要明確
教師在安排學生小組合作時,要明確目的。例如:教師在介紹社群行為的特征時,讓學生看圖:白蟻群體成員的分工和狒狒的群體生活,然后進行討論,找出兩個群體中都有哪些成員,成員之間有沒有分工,有沒有等級。這樣要求后目的就明確了,學生可以帶著問題進行討論,討論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6.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擁有了自信
在我們的課堂中,很多學困生整日默默無聞,不敢張嘴,不敢看老師,但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后,他們在組長及其他組員的教導下敢于張嘴,勇于表現自我,特別是在成果展示的平臺上,我們常常聽到的就是他們的聲音,學生的自信力增強了,學習興趣自然高漲
以上幾方面,僅是我在小組合作學習方面的一點淺顯的體會,還希望能與各位同行共同商討。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