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在我們研究孫維剛的數學教育思想,并不是停留在對他的教育思想簡單的理論性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思想的研究,為實際的數學教育教學提供直接的借鑒。
【關鍵詞】短視現象;活動的舞臺;解題水
今天我們說孫維剛是一位教育家,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教育思想為后人提供了影響,而且還在于他站在教育第一線,用實際行動進行教學教育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孫維剛所帶的班級不是重點中學的學生,也不是所在學校的重點班級。他從初一接手班級,在沒有一位學生掉隊的情況下,他堅持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并強調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智力素質,身體素質的發展。以1991-1997年的第三輪班為例,全班40人全部升入大學,其中22人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這在北京的教育史上是沒有的。在這六年期間孫老師不留書面家庭作業,當然不收家庭作業,保證學生每天睡眠9小時左右。現在我們研究孫維剛的數學教育思想,并不是停留在對他的教育思想簡單的理論性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思想的研究,為實際的數學教育教學提供直接的借鑒。
一、改變教育中的短視現象
現在教育中存在一種現象:許多學校把較好的師資放在畢業班上,把最弱的師資放在最低的年級上。孫維剛認為改變一個學生的情況不是短期能夠完成的,所以他從初一接新生,六年一輪環。他認為教師不要僅僅關注學生的成績,更應關注學生智力的提高,當學生的智力達到一定的高度,才有可能處理復雜的問題。
從實際情況來,現在高中與初中幾乎全部放開,在一個學校幾乎不可能實施六年一循環的方式。但其教育思想給出的啟示是高一學生的數學教育作用非常重要,基于現實的考慮,數學教育的重點大都放在高三年級。對學校來說,這種做法無可厚非,這是因為高三年級在整個教育中最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生駕馭知識的睿智,敢于善于攻克難題的能力。短期內,數學教育提高的是學生的單純的數學知識,而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形成是經過長時間訓練的結果。只有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才可避免在教學中進行題海戰術,造成教育中的惡性循環。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許多教師、教育工作者把學校看做培養學生的工廠。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拋開教育的短視現象,要重視教育的一貫性,在教育過程中形成符合數學教育規律的先進理念。
二、把課堂變成學生真正活動的舞臺
孫老師認為老師在課堂上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總是想在老師面前,向老師(包括課本)挑戰,讓學生在思考活動中訓練思維,真正做課堂的主人。他鼓勵學生“反對”孫老師,“打到”孫老師。在課堂上,孫老師把課堂比作學生的舞臺,而自己退居幕側當導演,引導學生把一堂課演繹成一場攻克一座座山頭的戰斗,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發現,去歸納,去證明,去總結,去完成。
反觀現在的數學教學,可能沒有哪一個時代不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現實是怎樣的呢?現實是為了應試考試的要求,很少有教師真正把課堂放給學生, 教師往往會在教學中采取把題型訓練作為教學的主要方式。其結果是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與導演者,學生呢?變成了課堂的傀儡,課后就是整天泡在題海中。結果是教師喊苦,學生感到更苦。但教師感到再苦,再累也沒有誰輕易改變這種令人厭煩的教學模式。但是老師們都明白,大家都采取這種授課方法,不求好,但不至于去冒風險。孫老師用實際證明了把課堂放給學生不但學生成績不下降,還能打開學生的智慧。
我們常常說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課堂的有效性怎樣體現?這不是教師簡單的認為課堂有效就有效了,課堂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生的數學素養上:學生通過本節課學了哪些基本知識,這些知識是通過哪些渠道獲得的,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應用如何等等。通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學生才能夠真正達到對知識本質的理解。這樣的結果是每個老師,學生及關心教育的人都愿意看到的現象,這也正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教師要放下自己原有的教學思維,借鑒已有的教學經驗,結合實際情況,仔細研究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的具體方法與措施。
三、提高有效的解題水平
如果你問一位高中學生數學最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提高,他們可能會回答:提高其解題能力。的卻學生解題水平的提高是每個學生所期望的,只有解題水平處在高的水平,學生才會在復雜的環境下解決問題。孫維剛認為有效地提高解題能力和水平的捷徑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器”就是強大的頭腦和如云的強將(比喻全面扎實的知識)。在這個基礎上,同學們在解題過程中如虎添翼。
孫老師對提高解題水平方法的理解告訴我們:數學解決問題的本質還是靠學生強大的頭腦與學生扎實的知識基礎,此外沒有別的捷徑。孫老師所帶的班級在高考中取得的成績便是最好的見證。因此,如何處理好這兩個解決問題的利器呢?學生強大頭腦的形成是長期引導學生進行對課本上的公式、定理進行推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剖析的過程中形成的。在扎實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孫老師認為就是在處理問題時要走走停停,也就是說學生在解決一個問題后,要進行分析、總結、吸取營養、分析教訓,提高自己。
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感受,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是課堂的本質所在。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結果,不但使學生的大腦得到鍛煉,更重要的是學生得到扎實的知識基礎,這正是學生學習能力增強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豐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