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數學課堂中,課堂提問是十分重要的。課堂提問時在教學活動中,為了保證課堂的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以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為基礎設計出的一系列針對學生的問題。課堂提問是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的重要方法。教師科學地處理好何處提問、提什么問題、怎樣提問等環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帶動課堂氣氛。打造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優質高效中學數學課堂。隨著課改的深入,很多老師已經把教學設計,尤其是課堂提問設計放在了課堂預設的首要位置,但是,通過對本校的很多數學課堂經過調研之后發現,許多老師對以“問題”為中介的教學方式的理解還比較膚淺沒有能夠達到預期效果,致使課堂提問和應該有的中學數學教學理念仍存在著較嚴重的距離。為此,筆者認為有必要針對一些數學老師在提問題中的問題設計、問題導向、問題評價向三個環節出現的不妥現象進行探索和分析。
一、問題的設計要精心
每節課在設計問題的時候都要關注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知識點、不同的學生背景和情境對問題進行設計,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困惑、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從而達到引導學生理解知識點,增強學生全方位數學解題能力。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如果課堂上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具體,不合理、模棱兩可,籠統散泛,讓問題受問者不知道問題的著力點在什么地方,不能真正領會教師的題意,結果是有問無答,或者是答非所問,從而致使課堂教學不和諧,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問題的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針對性、合理性、知識性和探究性,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正常思維,達到提問的真正目的。問題的設計要有趣味性和懸念性。趣味性的提問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快樂中接受知識的熏陶;懸念性的問題能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對問題的探究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問題設計要有生活性和娛樂性。高中學生的知識面還不太廣,有些數學術語還沒有接觸過或不理解,因此,問題的設計不能太深奧,不能脫離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另外教師要盡可能地把設計的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要盡可能地貼近生活,讓學生覺得數學知識對生活有用,從而激發其強烈的學習欲望。
例如在函數的奇偶性一課的講授中,經過精心設計,教師提出了以下一套問題組合:1,問題情境,從生活中,我們能發現很多對稱的美如盛開的花朵,如顯微鏡下的雪花,如湖邊的小山和它們在水中的倒影等等。問題1:我們以前已經學習過兩種對稱,請問分別是什么(銜接學生知識背景);問題2:畫出y=1/x和y=x2的函數圖象,并從對稱角度研究看看我們都能發現什么;問題3:講兩幅函數圖象的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看成一個整體來研究,能不能從中歸納出一個y=f(x)的函數圖象?能不能從中發現生活中的對稱性?問題4:能不能從數量關系上來解釋這種上述函數的對稱性關系?
這樣設置問題使教學問題在學生易于感受到的生活情境之中,使之適合學生智力與能力,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方向。也剛好觸及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實際課堂效果來看相當不錯。
二、問題的導向性要強
“學則須疑”,問題的數量卻不是最重要的。必須有的放矢,問題的導向性要強。要能射中本節課的重難點,教師在提問時要抓住時機,尋求到學生思維的最佳突破口,使問題提到問題的重點難點上,并且要給予一定的導向。北宋文學家張載說過:“于無疑處設疑,方是進矣。”教師要善于在看似十分簡單沒有問題的地方找出問題來,因為這樣的知識點因平淡無奇,造成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思維處于“低谷”,這時教師應投石激浪,巧妙提問,再次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讓學生在自身的求知欲下積極的去探索。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往往成為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要害點。教師在教學的重點、學生的難點處巧妙提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思維凝聚在這些知識點上,從而能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消化和吸收這些知識點。
例如在交集與并集一課中準備講交集之前提出這樣的問題:觀察兩個集合A={1,2,3,4,5},B={2,3,4,5,6},問題1:從個體因素來分析,這兩個集合有什么共同點。在這邊一問不僅僅起到了復習剛剛講過的集合的概念。同時為一會講解本課的重難點交集指明了方向。讓學生對交集有了比較感性的認知。
再比如課堂中部提出這樣的問題:學校為歡度國慶準備了一場文藝演出。我們班級一共有56位同學,其中會樂器的有12人,會唱歌的有4人,會演語言類節目的有7人,會跳舞的有16人。
請問:1,有多少同學既會跳舞又會演奏樂器?2,班級中有多少同學什么都不會?3,如果其中有2個人會唱歌又會跳舞,3個人即會樂器又會語言類節目,請問有多少同學會三項以上的項目?
這個問題集合了交集并集以及集合的幾乎所有重難點,導向性十分明確。跟生活聯系緊密。在實際使用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對問題反饋的評價要多元化,科學化
在當前的實際教學中,許多老師往往在問題提出后不給一點學生思考的時間就立即讓學生回答,對學生的回答只是簡單的評判“對”或“錯”,當學生回答“不準確”或“不流暢”時,為了教學過程的銜接緊湊,武斷的打斷學生的回答,換一個學生回答或直接給出正確的答案。很顯然,這樣做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的作用遠沒有發揮出來,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筆者覺得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地聽完學生的回答,同時要注意隨機應變,切勿過早定音,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若有困難,作為教者應該耐心傾聽,發現明顯錯誤的時候要適時引導,把學生的思維引上正路。另外,注意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結合思考,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有明顯錯誤的回答教師可以另請其他學生回答,如果發現錯誤也要讓學生自己去糾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覺得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大膽提問,讓教師或學生回答。這樣,經過換位思考,可以促使學生更加認真地學習、獨立思考,不斷總結歸納,把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橫山橋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