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作為社會存在的獨立個體,學習活動中同樣存在差距。而“人人獲得發展和進步”是新課標整體性教學理念的根本要求。本文作者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對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分層性教學策略及方法進行了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性教學
學生個體之間在生活環境、智力發展以及解題能力等方面具有差異,致使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效果表現出差距,個體存在差異是客觀存在事實,不能完全消滅,但可以進行縮小。當前,新課程標準提出“重視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發揮老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作用,采用針對不同學生類型的教學方法”,“實現人人獲得發展和進步,人人掌握必需的數學知識”的要求。而分層性教學策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面向全體學生,消除兩極分化,實現每一個學生“整體性進步”。可見,面向全體學生,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的分層性教學策略,在提升學生整體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成為廣大初中數學教師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抓住學生學習實際,目標設定體現層次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找準“位置”
“目標是人們行動及前進的方向標”。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課前準備環節,未能按照教學目標的“三維性”原則,認真備教材,備學生,致使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習要求,與教學綱要、學生學習實際相脫節,導致教學目標出現“過高”或“過低”現象。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根據教學目標“三維性”要求,做到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有效融合,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感特點,根據不同類型學生學習實際,結合教學綱要要求,針對不同學生制定不同學習要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做到學習能力與情感發展“兩不誤”,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做到“量力而行”,獲得整體進步。
如在教學“一次函數”時,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目標制定環節,就抓住不同類型學生情感發展的特點,對現有教學目標進行“拆解”和“整合”,針對不同類型學生心理特征,設計出了“使學生通過對應描點法畫出一次函數的圖象,感悟一次函數圖象的形狀及其與正比例函數圖象的位置關系,讓學生會利用兩個合適的點畫出一次函數的圖象”、“使學生通過畫函數圖象,并借助圖象研究函數的性質,體會數形結合法在解決數學問題中的作用,并能運用性質、圖象及數形結合法解決相關函數問題”、“在探究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的活動中,通過一系列有探究性的問題,滲透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探究精神”等目標要求,從而使各個不同類型學生都能根據教學目標,找準自身目標定位,選取針對性的學習活動方式。
二、注重解題方法傳授,問題探究體現過程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時機”
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在探知新知、解答問題過程中表現出的差異性,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學生不能掌握和運用解題方法要領。而數學學科是一門嚴密性、邏輯性較強的基礎知識學科,數學問題的解答具有規律和方法可行。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將方法要領傳授作為分層性教學的關鍵所在,把解題方法傳授提升學生探究、創新活動效能的重要抓手,抓住數學學科章節及知識點內涵要義,設置難易分明的典型數學問題,讓學生利用現有解題經驗,進行探究、分析、解答數學問題活動,從而使不同類型學生都能在問題解答鍛煉中掌握解答方法。
如在教學“全等三角形判定”內容時,教師為讓學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設計了如下問題:
例題1:已知:如圖一所示,點B,E,C,F在同一直線上,AB∥DE, AC∥DF且BE=CF.求證: ΔCAB≌ΔFDE。
例題2:如圖二所示,已知AB=AC,AD=AE,BE與CD相交于O,ΔABE與ΔACD全等嗎?說明你的理由。
例題3:已知:如圖三所示,ABC中,BC邊中垂線DE交BAC的平分線于D,DM⊥AB于M,DN⊥AC于N。求證BM=CN。
教師此時引導好中差三種類型學生分別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實時向中下等學生指出,在解決上述問題時要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方法,并要注意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之間的不同點。同時,向優等生指出,要抓住問題條件,利用構建法,借助輔助線,構建全等三角形。這樣,學生在解答“全等三角形”問題中,對三角形全等性質及判定有了深刻和有效掌握,從而為不同類型學生解答類似問題提供方法論支撐。
三、善用評價反思手段,評析方式體現多樣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實現“鍛煉”
評價反思是學生對照教學目標要求,結合先進教學理念,對學生自身及他人學習活動表現及結果進行分析、思考、評判、指正的活動方式,能夠有效對學生學習活動不足進行實時評析,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解題習慣,促進有效解題素養樹立。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師生評析、錯例評析、生生評析等多種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評價反思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能樹立起正確解題素養。
例題:已知ΔABC 中,E、F 分別為 AB、AC 的中點,CD 平分∠BCA 交EF 于 D,求證:AD⊥DC。
該問題案例是有關“平行四邊形”的數學問題,在該問題解答過程中,教師抓住教學評價的指導性功效,采用評價辨析的教學方式,設置出上述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結合問題條件及解題經驗,進行探討辨析活動,同時,鼓勵后進生大膽的“說解題思路”,大膽的“說解題觀點”。不同類型學生在探析過程中指出存在問題,最后,教師向學生指明該類型問題的解題方法及注意點。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以生為本”理念,針對不同類型學生,設計不同層次教學內容,開展不同方式教學活動,實現全體學生“齊頭并進”喜人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