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人們對教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探究,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格式化的學習已經不再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按照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現在的教學應該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人公作用,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學會探究式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只注重知識的習得,還要能促進自身的發展。初中數學課教學,也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額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開展探究式與合作化的學習。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全面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學情的變化,傳統的格式化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為了實現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必須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革新教育思想,完善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模式。以往的課堂教學都是老師唱主角,學生多數只是一名聽眾和服從者,所以我們必須改變這種狀況,把課堂歸還于學生,讓學生參與其中,按照課堂內容的需要,實現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初中數學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币虼?,我們必須按照新課改的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打破常規,實現探究式教學。
一、與時俱進,認清教師角色定位
初中數學課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協調者,主要起著引導的作用,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指點、啟蒙,所以老師要做個稱職的引導者。以往的教學往往是家長式的授課,老師全包圓,幾乎沒有學生參與的機會,這就大大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展。初中生處在初步成熟的關鍵時期,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同時具備了一些相關的應變和處事的能力,所以,要想實現探究式教學,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自我鍛煉的目的,就要做到凡是學生能說的,能做的,能自己學會的,教師都要應盡可能的讓學生去做,并留給學生充分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當學生做的不對、或通過合作學習還不能很好地完成時,教師就要及時給予點撥、幫助和指導,要使“收”與“放”做的恰到好處,使教師的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學生學習過程和具體學習活動中, 我們老師要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 幫助學生研究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總之,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教師必須認清楚自身的定位,找準位置,不可以在課堂上凡是必做,要有取舍,給學生留足空間。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思考
要想實現探究式教學,就必須為學生創設已經的情景,讓他們學會主動思考,自主探究,不斷鍛煉自身的數學素養,提高自身的數學應用能力。創設情景教學,就需要數學教師熟悉教材內容,能有效的結合所學的知識及學生的基本情況,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展,乃至創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引入或創設與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以實現知識的生活化,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將枯燥的知識通過生動活潑的生活場景來展現,使學習活動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讓學生觀察思考,引起學生的情境體驗,激活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實現探究式教學與學習。
三、激發興趣,讓學生知道學有所用
在傳統初中數學課堂上,一般都是教師唱主角,為了教而教,通過知識格式化、復制花的思想,運用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手段實現知識的剪切性傳遞,學生往往會覺得數學課學習是枯燥乏味的的,學習數學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沒有什么實際的應用價值,這樣的數學教學欠缺了活力,使數學與生活脫節,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讓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已經成為數學教師教學轉變的必然要求。而探究式學習就能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敢于嘗試,敢于不斷更新學習方法,能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變被動施教為主動受教。師只要適當地組織引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嘗試、操作、觀察、動手、動腦,完成探究活動。
四、找準定位,實現啟發性和探索性的統一
初中數學課堂的探究式教學,要找準定位,考慮到一定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探究式的問題設置除了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興趣之外,還要有助于課堂內容的消化和吸收,能學以致用,促進自身的發展,能有所感悟和領會,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例如,在“推導三角函數的標準式”這一節中,在推導完三角函數的標準式之后,教師可以設置如下問題:還有其它的建系方法嗎?其標準式又是什么?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動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和探索精神。對于可能存在爭議的問題或者容易混淆的問題,教師要采取恰當的方式給學生留下空間,讓他們自由辯論,可謂真理越辯越明,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加清晰的認識到課堂所講授的內容了,這樣就大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思勝.淺談初中數學開展探究式學習的方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4)
[2]李霞.初中數學如何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問題分析[J].新課程,2011(7)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縣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