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在階段時期的問題解答過程中,逐步掌握和形成了解答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本文作者結合高中數學問題教學實踐體會,對高中數學問題解答過程中經常運用的解題策略進行了簡要論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教學;解題策略;解題能力
教學活動的根本宗旨,就是“教是為了不教”。教師在問題教學活動中,通過指導學生開展問題解答活動,傳授學生問題解答方法,總結問題解答策略,逐步形成了有效解答的方法和手段。同時,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在解答問題的階段訓練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解題技巧和解題策略。實踐主義認為,學生解題策略的有效掌握,能夠實現學習效能的有效提升。本人現根據問題教學實踐體會,對高中數學問題教學中,經常運用到的幾種解題策略,進行簡要的論述。
一、數形結合的解題策略
數形結合解題策略,是高中數學問題解答中經常運用的解題方法之一,華羅庚教授曾經用“數缺形時少直覺,形缺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裂分家萬事休”的語句進行生動闡述。數形結合教學策略,實際就是將“數”的精準嚴密性與“形”的直觀生動性進行有效補充,采用“以形助數,以數解形”的方式進行有效運用。在高中數學三角函數、平面向量以及立體幾何等章節問題解答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問題:是說明函數f(x)=x2-2ax+3在(-2,2)內的單調性。
上述問題是關于“三角函數”知識點內容的問題案例。由于三角函數章節是“數”與“形”有效融合的結合體,學生在解答該方面知識點,可以利用數形結合思想進行解答。學生在解答該問題案例過程中,如果直接進行解答會有一定的困難,但采用數形結合思想,作出函數f(x)=x2-2ax+3的圖像,根據圖像內容,聯系問題要求,就能較容易解答。其解題過程如下:
解: ∵f(x)=x2-2ax+3=(x-a)2+3- a2,對稱軸為x=a,
∴若a≤-2,則f(x)=x2-2ax+3在(-2,2)內是增函數;
若-2≤a≤2,則f(x)=x2-2ax+3在(-2,a)內為減函數,在(a,2)內為增函數;
若a≥2,則f(x)=x2-2ax+3在(-2,2)內為減函數。
二、分類討論的解題策略
分類討論解題策略就是結合問題條件,對問題解答過程中出現的情況,結合問題要求,進行甄別分析,列出符合問題解答要求的條件。分類討論解題策略的運用,能夠有效避免問題解答的不完整性,提高學生的解題全面性。
問題:給出定點A(a,0)(a>0)和直線l:x=-1,B是直線l上的動點,∠BOA的角平分線交AB于點C.求點C的軌跡方程,并討論方程表示的曲線類型與a值的關系.
解:設C(x,y)、B(-1,b),則BO的方程為y=-bx,直線AB的方程為y=-■(x-a).
∵當b≠0時,OC平分∠AOB,設∠AOC=θ,
∴直線OC的斜率為k=tanθ,OC的方程為y=kx于是
tanθ=■=■
又tan2θ=-b
∴-b=■ ①
∵C點在AB上
∴kx=■(x-a) ②
由①、②消去b,得(1+a)kx=■(x-a) ③
又k=■,代入③,有
(1+a)·■·x■(x-a)
整理,得(a-1)x2-(1+a)y2+2ax=0 ④
當b=0時,即B點在x軸上時,C(0,0)滿足上式:
a≠1時,④式變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