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式教學起源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施瓦布所倡導的探究式教學,而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正是以其獨特的魅力,風靡于全世界經久不息。探究式教學正是以其自主性、獨立性、創新性等獨具特色的特征得到廣大學生和教師的青睞。那么探究式教學如何深受歡迎,以下筆者將從探究式教學的定義及特點為起點,以蘇教版高中數學為模板,以具體案例進行分析。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高中數學;個案分析
探究式教學是在美國的“教育現代化運動”中,由著名教授施瓦布所提出并倡導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中的知識灌輸式教學,教師通過設計的一連串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進一步促進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知識結構提升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對于高中數學科目而言,更加抽象和難懂,使得一些學生望而卻步。探究式學習則成為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有力武器。探究式教學在教學中的應用,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引導學生形成積極思考和努力探索的良好數學習慣。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更有利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體驗數學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同時,更有利于形成創新意識。以下,筆者將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分析探究式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的具體應用。
一、教學目標設定
下面將以《函數的概念》一節內容進行詳細的案例分析。首先是對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的設定:知識與能力:掌握函數數集之間的對應關系并且會求函數的定義域;過程與方法:從具體可感的數字逐漸過渡到代數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夠從具體可感的數字上升到數學符號,對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行理性化思考。
二、教學過程的展開
1、以問題情境導入課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導入新課之前,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萬物都在隨時間變化的場景:早晨太陽從東方徐徐升起;氣溫隨時間不斷推移慢慢改變;我國的GDP逐年上升……
教師向學生發問:面對千變萬化的世界,我們用什么數學知識才能夠很好地解釋這些現象呢?
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函數。
師:為什么?
生:函數的特征就是,當一個量發生變化時,另一個變量也會隨之變化。
2、以學生的主動參與,探求知識
教師在學生回答出函數之后,接著向學生發問:我們之前都學過哪些函數?
生: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
師:誰還記得其中一種函數的定義呢?
生:對于任何一個變量x,都有存在惟一一個變量y與其相對應。那么我們就說y是x的函數。
師:很好。那么,y=7我們可以稱之為函數嗎?還是讓我們從下面的問題中去探索答案吧。
接著教師以兩個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和思考。
⑴小水滴從開始到水面需要時間3秒,水滴的下落距離y與下落的時間x存在以下的關系y=4.9x2,那么當水滴下落1秒,2秒可以求出其下落距離嗎?變量x有可以任意取值嗎?可以從集合角度思考嗎?
⑵某家庭2011年單月所繳納水費的情況如下:
你能求出該家庭在去年單月份的水費情況嗎?
3、通過小組講解,建構數學
師:剛才每個小組都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了熱火朝天的討論,相信每一組都有很大的收獲,現在我們每組派一位講解員給大家講解。
通過小組活動,很多小組都得出了x、y之間的對應關系,并且從集合的角度都得出了x的取值范圍。問題⑴,對于任意一個x,都只有惟一的y值與之相對應,并且是在0≤x≤3這個取值范圍才可以得到;而對于問題⑵,只有x是單月的時候,才會存在任意的x與y值相對應。接著教師趁熱打鐵引入了函數的概念“A,B是兩個非空的數集,如果按某種對應法則f,使對于集合A中的每一個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y和它對應,這樣的對應f:A→B叫做從A到B的一個函數(function),通常記為y=f(x),x∈A其中,所有的輸入值x組成的集合A叫做函數y=f (x)的定義域(domain)。”
4、通過練習和應用強化函數的學習
在學生掌握函數基本概念之后,強化學生對函數的認識,筆者設計了以下數學題目:
⑴x→y,x∈R,y∈Z. ⑵x→y=x,x∈﹛x︳1≤x≤8﹜,y∈﹛y︳2≤y≤10﹜
以上的對應是函數嗎?如果是的話,集合A和B分別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與反思
對于本節課的學習,筆者盡自己所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行探究式學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課堂之初筆者用學生耳熟能詳的生活實例來導入新課,讓具體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得學生對數學枯燥乏味的印象大為改觀,增強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熱情,同時生活情境的導入激發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決心。
而第二個環節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可以說是本節課的亮點,教師首先是通過一連串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思考,也使得學生對本節課的目的更加明了,讓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活躍狀態。而小組的自主探究學習,使得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加強。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可以體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并且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第三個環節,小組的講解是學生明確知識的關鍵步驟。學生通過將自己的成果展示于眾,更增添了一份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同時這也無形中形成小組間的競爭機制,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但是,筆者深知,探究式教學不是一個死板的模式,也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形式,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運用,并且根據實際教授的內容進行很好地融合。
【參考文獻】
[1] 徐斌艷.數學課程改革與教學指導[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2] 杜彥武.數學探究教學的有效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08(4).
[3] 龍開奮.數學探究課題研究[J]. 數學教育學報,2008(4).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