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究真理的科學態度?!闭n程標準所提出的過程、方法、能力、態度都必須遵循科學二字,應當說講究科學是學習物理的必備條件,更是學好物理的充必條件。離開了科學,是不可能學習物理的,而且也是學不好物理的。筆者多年從事初中物理教學,學生學習物理要達到科學的程度必須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進行實驗,可以說是要靜下心來實驗,潛下心來探究,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我們的學生在學習物理,進行有效的實驗必須要有良好的心理態度、正確的實驗過程、科學的研究方法。由此擬從這幾方面探究自己在平時物理教學中的相關做法,希冀得到同仁教正。
一、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進行有效物理實驗的基礎
無論做任何事,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正確樂觀的態度是取得成功的基礎。學生學習物理,進行有效的物理實驗同樣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進行物理實驗時,同樣要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但在我們平時的物理教學中,我們相當多的學生心理素質不良,影響了物理實驗的質量,影響了學習物理的質量。究其原因是我們的學生在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不能切中要害,應對不得正確,經常處于茫然狀態。由于心態茫然,那學生的學習和實驗總是積極不起來,更有甚者破罐子破摔,實驗不到結果,干脆不實驗,不思進取在這些學生身上顯得尤為顯著。作為任課老師有義務且有責任對這些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作為物理教師則完全可以用物理原理解讀學生的心理困惑,真正意識到多官并舉,做中學,學中做必須能夠取得好的效果。
二、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技巧是進行有效物理實驗的前提
一般說來,進行物理實驗,學生最容易出問題的是操作的過程中出現諸多的不得到位的現象,也就是實驗的技巧不良。由于某些方面不得到位,那么實驗的結果不會良好,所以在平時的物理實驗中我們對學生所必須強調的是實驗過程中必須力求做到步驟到位、手法到位等。有時還必須實驗器具不能出現缺陷,如教學“浮力”中探究浮力大小時,我讓同學們進行實驗,由于事先某些方面考慮得不夠周全,所以導致學生實驗群體走了彎路。經過當場學生的實驗以及課后的反思我發現: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雖然取材容易,比如我們可以利用燒杯去替代溢水杯實驗后也能說明一定的問題,但仍然存在著缺陷,其實驗結果不能很好而又完全地說明問題,對學生的正確思維、科學思維無形中帶來了一定的障礙。為了不讓我們的學生輸在實驗上,我主動利用其他時間即與其他學科老師進行聯系,讓學生們能夠解決實驗中的遺憾,即讓學生在勞技課上自制溢水杯,然后再在物理課上通過實驗去探究浮力的大小。這次實驗,師生們均深深地感到往日實驗的缺陷已消除,物理實驗馬虎不得,必須一步一個腳印。
三、讓學生進行科學的研究是學生實驗后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想飛躍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獲得成功的源泉,是推動人們求知欲的一種動力。物理教學中的實驗只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是要讓我們的學生通過實驗去探究物理的奧秘。學生進行成功的實驗也只能說是走完了第一步,關鍵還要讓我們的學生去發現原理。平時的實驗我們總會看到不少的學生總以成功為滿足,總以成功為后快,不善于在實驗后問個為什么,不善于在實驗進行探究,因此在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去進行科學的探究十分重要。筆者在平時的物理教學的實驗中或者說是實驗后見機行事且見縫插針地讓學生去進行一些科學的探究,讓學生去思考、去追問、去表述自己通過實驗所產生的結果。雖然我們學生所學習的物理大部分都是比較直觀的物理現象,要求理解的程度亦比較低。雖然對我們學生學習物理的理解程度亦不夠高,但我們也必須看到遷移其學而不思則罔則可是踐而不思亦罔。實踐讓我深深地感到:我們的學生在積極而又成功的實驗基礎后,教師自己或讓學生自己對自己實驗成功的相關物理現象多提出幾個為什么,并通過思考去解決這個為什么。學生則能通過問題進行分析、歸納、概括,形成新的知識框架,構建新的知識網絡,進而使得知識升華為解決問題的智慧,促使我們的學生在今后的物理學習中獨立解決類似的問題。
四、讓學生依靠集體的力量和智慧是提高實踐效能的有效載體
我們都知道神州飛船從一號到八號乃至于未來的一切探測宇宙的勝過飛船的航天物體,都凝聚著我們航天科學家們集體的智慧,也都凝聚著所有航天人一絲不茍高度負責的心血,沒有了這些支撐,我們的航天飛船則永遠也飛不了天。我們平時的物理教學中的實驗同樣需要我們每個學生的力量的凝集。但在我們平時的物理教學還是實驗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不少人都忽略了這一點。教師層面重了自己講實驗,忽略了學生做實驗;重了自己做實施的方便,忽略了學生親手做實驗。而我們的學生層面,不少的學生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濃烈,總希望自己獨自實現爭先他人一步發現奧秘或真理,總希望看到自己能夠勝人一籌,同時也總會帶著閉以不屑的眼光去看待別人。因此在平時的物理學習中往往多是我們教者津津有味的講解,而沒有我們的學生去思維獲得成功的體驗。而在平時的物理實驗中往往多是學生的單槍匹馬,起不到應有的且快速的效果。為摒棄這種不良現象,除去自身教學中重視發現學生智慧和搭建學生自主實踐的平臺外,在學生方面努力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實驗,而在實驗后,讓學生去互相設置問題,讓學生在相互設置的問題上不斷地想問題,再通過學生在解決相關問題的基礎上同時發現新的問題,進而合作解決。這里我們必須看到提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利用集體智慧去解決一個問題應當說更為省時高效。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常青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