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場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從重視預習;情境導入;重視體驗;使用多媒體等方面闡述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關鍵詞】物理;教學;效率
新課改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教學過程必須滿足發現發展的各方面需要,如果像傳統應試教學那樣,只依靠增加課時數與作業量來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是無法讓學生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的,只能把學生培養成知識接受器而已。老師在進行新課程教學時,必須轉變教學思想,以學生為中心,圍繞一切為了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掌握知識與技能,還受到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的培養,體驗探知的過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在具體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在有限的課堂內,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呢?
一、重視預習
預習是自主學習的一種形式,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項重要活動。為了提高學生預習的質量,老師應該作必要的指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預習,能提高預習的效率。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老師布置預習的時候,常常叫學生看一遍教材而已,學生看了教材后,并沒有發現有價值的問題,這樣的預習是沒有什么效果的。為了提高學生預習的效果,老師應該將學生的預習納入備課的重要內容之一,編寫預習的提綱,讓學生了解新知識的大概,初步明確學習的目標,并能開展定向思維活動。比如,預習光的傳播內容時,可以給學生下列提綱:光的傳播路線怎樣?哪些例子可以證明?光的傳播速度是多少?什么叫光線?隨著學生預習能力的提高,從單一式的問題導向,轉為每節課的整體內容的感知。比如,對機械能的預習,要求學生預習時弄明白每段的內容,怎么探究的?各種能之間是怎么轉化的?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較好的把握新知識,還有效的發展了思維。對于學生在預習中不能明白的問題,要求學生將它記下來,同學之間可以先進行探討,這樣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學實踐表明,預習是課堂教學的前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環節。
二、情境導入
導入是新課的開端,好是導入能立即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有效的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新課改要求物理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在一起,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將物理與生活聯系起來,同時也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運動的快慢知識的時候,可以播放劉翔勇奪110米跨欄比賽的場景,然后引入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式;在學習流體壓強知識的時候,可以先請學生上來吹“不落的乒乓球”。這樣的導入,能有效的將學生的思緒,從下課散漫的狀態,立即轉變到物理問題的發現、探索中,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重視體驗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主宰著課堂,將大量的知識強塞給學生,學生就像是知識接受器,沒有經歷獲得知識的體驗,他們的個性得不到發展,能力得不到鍛煉。試想一下,各個老師都是采用同樣的備課,同樣的教學方法,同樣的要求,同樣的考試試卷去培養不同樣的學生,每個學生能得到充分發展嗎?他們的個性能得到培養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要讓學生真正的得到發展,就必須轉變教學思想,轉變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以學生為中心,發展他們的個性,讓他們體驗學習過程。
新課程大力倡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探究學習,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掌握探知的方法。學生掌握了探知的方法,才能提高終身再學生的能力,從而使他們走向社會后,能迅速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否則,僅靠幾年在學校里所學的知識,是無法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開展好探究學習,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掌握學習方法變得比較重要。比如,在學習杠桿平衡條件的時候,先可以叫學生上來用木棒挑前后不一樣重的物體,感受一下,如何能使這個擔子平橫,也可以叫兩個學生上來用木棒抬一個重物,感受一下重物放在不同位置個人肩膀承擔的重力,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平衡條件的探究。這樣,學生不僅能牢靠的掌握杠桿平衡條件知識,還體驗到知識的探究過程,并在探究過程中提高了科學素養,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
四、使用多媒體
教學總是與社會相聯系的,社會的發展為教學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以多媒體為主的信息技術,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物理上有很多不易看見的事物,我們可以用多媒體進行展現,比如,分子、原子的運動,這是肉眼看不見的,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三峽大壩為了能將水的勢能轉化為電能,必須提高水庫里水的高度,整個大壩氣勢恢宏,巍巍壯觀。但,每個學生不是都有機會去看到的,在課堂上可以向學生播放視頻,不僅能使學生明白能量的轉化知識,還能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感受物理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當然,多媒體不能濫用,很多老師的板書,物理實驗等等,都用多媒體技術來代替,這是不允許的,老師的在黑板上的解題板書,能引導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如果用多媒體一幕一幕的播放,不利于學生解題思維能力的培養。至于物理實驗,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關鍵手段,凡是能在實驗室里做的,決不能用多媒體代替,畢竟學生看看多媒體課件是得不到動手能力鍛煉的,更不能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追求課堂的教學效率是每個老師關注的問題,但能不能實現要看學生是不是愿意學習,有沒有主動參加教學的積極性以及會不會學習,而不是像傳統的應試教學那樣,只看看學生記憶了多少知識與規律,考試的時候考了多少分數。因此,在初中物理新課程的教學中,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老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探索知識的愿望,重視學習方法的培養,實現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根本轉變。
【參考文獻】
《物理課程標準解讀》主編 廖國琴 張大昌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寅陽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