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新教材安排了很多小實驗,它以獨特的特點在教學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進行新課程教學的時候,必須給予一定的重視,正確的認識小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發揮它應有的教學功能,本文側重闡述小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物理;小實驗;作用
初中生的年齡尚小,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面對抽象的物理規律,理解上比較困難。如果能多做一些小實驗,就能變抽象為具體,便于學生理解物理原理。另一方面,學生的動手能力需要不斷的鍛煉,而小實驗花時少,但又能達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小實驗在教學中發揮著大作用,我們一點也不能輕視。具體來說,小實驗在物理教學中有以下幾個作用: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主要支撐點。初中生天生好奇,對物理實驗十分感興趣,很多學生一開始就喜歡上物理,就是因為物理有實驗的原因。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多做實驗,尤其是小實驗不花多少時間,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流體與流速知識的時候,可以做一個有趣的小實驗: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然后手托著乒乓球,并將漏斗倒過來,立即用嘴向漏斗吹氣,學生以為乒乓球會更快的落在地上,可現實是乒乓球不斷的旋轉,就是不落下來,這個小實驗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降低學生自主學習的難度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某些物理概念、原理不好理解,常常似懂非懂,如果利用小實驗進行分析,就能幫助學生克服自主學習上的困難。比如,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學生感覺有點困惑,假如讓學生親自做“筷子提米”的小實驗,就能幫助學生理解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可見小實驗能幫助學生降低自學過程中的難度,提高學習的效率。
便于技能的操作訓練,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看中的是學生的考試分數,只要能考好試,完成升學指標,就是好的教學質量,因此,常將學生視為知識的接受器,不重視實驗技能的培養,更不要說培養創新能力了!在實際的教學中,忽視物理實驗,凡是能演示的就演示,不去做分組實驗、探究實驗,如果能在黑板上講實驗的就更好,黑板上畫畫、講講,只要能應付考試就行了。而新課程教學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標,不只是重視學習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習的過程,尤其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初中學生剛學習物理,缺乏實驗操作的技能,一個沒有什么操作技能的初中生,一下子要培養出創新能力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要讓學生多做小實驗,提高實驗的操作技能,逐步提高動手實踐能力,而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小實驗花的時間少,取材廣泛,便于學生實驗技能的訓練。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物理教學中多做些小實驗,反應了老師的教學觀念,真正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上。
幫助學生正確的理解物理概念
學生常常將生活的經驗利用在理解物理概念上,有時候會出現很大的偏差。比如,多數學生認為熔化與溶解是一樣的,其實,這是生活習慣對物理概念的負影響。如果讓學生親自做一個熔化與溶解的小實驗,就能幫助學生理解熔化與溶解的概念。比如,讓學生親自做白糖溶解在水與海波放試管里加熱的小實驗,并敘說觀察到的變化,那么就會留給學生很深的影響,很好的區分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當今是以知識創新和應用的時代,各國的科技競爭,主要表現在創新技術上。因此,各國的教育都十分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教學實踐表明,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張揚與潛能的挖掘。物理小實驗,能有效的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生大氣壓強的時候,學生看見老師做紙托水的實驗后,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能不能用紙提起水杯?此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做用紙提水杯的實驗。學生經過多次實驗,覺得水比較軟弱,提不出水杯,考慮換硬紙,他們隨著實驗的進行,思維逐漸活躍起來,創新的意思漸漸的表現出來:硬紙容易被水浸濕變軟,換成玻璃片,最終使實驗取得了成功。在這個小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創新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
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效率是教學的生命,如何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是廣大老師十分關注的問題。物理新課程不僅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還應該注視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養。在傳統的應試教學中,老師只顧向學生灌輸知識,忽視能力的培養,很多學生能考高分,但不會解決實際問題,成為高分低能兒。新課改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重視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尤其要體驗學習的過程,使學生最終形成終身再學習的能力。物理小實驗,能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它可以用簡單的器材,研究物理變化的過程與規律,使學生體驗到探知的過程。如,分子運動論的學習,學生對分子在不停的運動,分子運動與問題有關的理解不怎么深刻,畢竟分子是看不見的很抽象。比如,讓學生在教室里灑些風油精,坐在偏遠的學生也能聞到,說明分子確實在不斷的運動;在家炒菜時放些鹽,菜很快咸了,如果是腌菜,需要等好幾天菜才咸。這些小實驗頂上老師空口講解半天,而且教學效果明顯。
總之,小實驗有著大作用,在初中物理新課程的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小實驗的教學作用,做好小實驗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又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實驗技能、思維能力的提高。初中生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小實驗能將抽象的物理變化轉變為具體、直觀,有利于學生對物理原理的理解和物理規律的掌握。
【參考文獻】
[1]《中學物理教學參考》 陜西省師范大學雜志社 2003年第5期
[2]《中學物理》中國教學會物理教學研究會2005年6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