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那種隨時增加課時,增加學生作業量的應試教學模式逐步被淘汰,盡管它能提高某些學生的考試成績,但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阻礙素質教育的實施,新課程教學要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基礎上增加效果,必須著眼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質量
新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那種依靠增加學生學業負擔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的做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與素質教育的實施。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對他們考試成績的提高或許是有促進作用的,但學生被培養成考試的機器,沒有創新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得不償失的。當今社會的科技發展迅猛,各國的競爭依靠創新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依靠創新教育,而應試教學的老模式是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因此,新課程教學需要優化各種措施,實現減負增效。那么,初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中如何實現減負增效呢?
明確教學目標
新課程教學不只重視知識與技能,還要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科學觀,它是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如果我們不能理解新課程“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教學會迷失方向,會顧此失彼,甚至還會走應試教育的老路,只顧去向學生灌輸知識與技能。
新課程教學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自己去探知,遠遠比教會重要。在傳統的應試教學中,視減輕學生負擔,爭取高質量的效果為矛盾,感覺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新課程教學把它作為教學的基本要求,只有讓學生學會學習,才能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發展,終身再學習的能力,如果學生只掌握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幾點知識,不會學習,不會探索是無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后,也無法完成再學習了。因此,欲實現減負增效,必須先理解新課程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的重點,從而使我們的教學更能以學生為本,以他們的發展為中學。
面前全體學生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關注著學生的成績與學校下達的升學指標的完成情況,對學困生采取放棄的態度,常常抱著你不想學拉倒,我也不怎么想教你的思想。使學困生成為幾個尖子生的陪讀生。在這樣情況下,即使升學率完成了,尖子生的考分再高,也體現不出教學質量來,因為很多學生失去了發展的權利。因此,提高教學效率應該著眼于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到充分的發展。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自主學習的動力。如果學生對化學學習感興趣,那他們就能自己的學習它,鉆研它,熱情也很高,質量自然就會上升了。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支點,在具體的化學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多種措施,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起始教學的時候,很多學生喜歡化學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堂堂有實驗,變幻莫測的化學實驗的現象深深的吸引著他們,對化學產生了很濃的興趣;隨著化學學習的深入,學生在學習化學用語的時候,就會遇到困難,此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換換措施,不能只依靠做做小實驗了,而應該把指導學生學習與興趣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比如,元素符號、元素的化合價的記憶,編成口訣,也可以叫學生自己編口訣,無論是用方言的,還是譜寫流行歌曲的,只要是健康的、能幫助學生記憶的口訣都可以,都給予鼓勵。
教師的態度與教學用語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為了吸引學生聽講的注意力,常常運用幽默的語言,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學生灌輸更多的知識。在新課程的教學中,老師主要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進入課堂的時候,要引導學生主動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探索問題,這需要一個輕松的思維環境,如果像傳統的教學那樣,老師像大法官那樣站在課堂是,給學生很畏懼的感覺,學生的思維無法輕松的進行,創新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在新課程教學中,老師不要有架子,和藹的對待每個學生,然后用幽默的、形象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自由的思考問題,大膽的創新,教學定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開展探究式教學
新課改大力提倡開展探究式教學,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不僅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形成終身再學習的能力,而起體驗到了像科學家那樣研究科學的過程,促進了嚴謹科學作風的形成,從而培養了他們的科學素養。初中學生所開展的探究活動,并沒有像真正的科技研究那樣困難或者嚴格,但所經歷的過程是一樣的。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需要測得可靠的數據,否則不能分析出正確的結論,這就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需要與同學分工、合作探究,這就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精神、便于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發揚團隊精神。也許有的學生在探究中失敗,好像什么都沒有學到。其實,科學研究也有失敗,學生在探究中失敗也屬正常,但至少讓學生感覺到做科學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斷的攀登,需要總結失敗的原因。這些體驗就的科學素養形成的過程,如果不給學生探究,死記硬背的學習是無法得到體驗的。比如,讓學生探究實驗室制取CO2的方法,不少學生利用稀H2SO4與石灰石進行反應,老師可以讓他們試試。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真實的體驗到反應不能進行下去的過程,然后自然的去分析、思考反應停止的原因;有些學生覺得石灰石太大,假如磨成粉末后在反應,就能進行到底了。老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然后再讓學生探究一下,結果發現反應的速度過快,根本來不及收集CO2氣體。這些探索的體驗,不僅讓學生理解了化學的原理,進一步激發了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化學教學的質量。
總之,提高化學教學效率的關鍵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探索化學問題,老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做好指導、幫助學生學習的任務,讓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不能依靠死學的方法來獲取學生的考試分數。
【參考文獻】
鐘啟泉等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樓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