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成為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必須以效率和質量為中心,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實驗興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我從提升學生的學習化學的興趣、加強化學學法指導和強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三個方面,談談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課程的教學。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新課程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實施的今天,如何改革教學方法,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實驗興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課堂活躍了。但也有不少課堂僅是形式上的改變,學生并未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思維空間未能真正打開,以下針對初三化學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我淺談以下幾點,供大家一起探討:
一、激發學習興趣,優化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
“強扭的瓜不甜”,學生在逼迫的狀態下被動的學習,學習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學中,尊重和滿足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現在的學生頭腦靈活、思維敏捷、見多識廣、興趣愛好廣泛、網絡等社會上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影響很大,厭學情緒比較嚴重,尤其是初中學生。我們的教師要精心設計課件,認真備課,要設置許多問題促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問。如上“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一課時,可以補充一些趣味性實驗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會變色的花”,“噴水成圖”等,將學生帶入神奇的化學世界中,可喚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學習化學的渴求之情。從而讓學生興趣盎然、熱情高漲,迫切地想要走進奇妙的化學世界。我們生活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與人人有關,衣食住用樣樣離不開化學,化學教師就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讓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結合,時時給化學提供實用的機會。在課程設置中,要加強化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情景創設中要注重學生的知識面以及他們的思維走向;在試驗中要注重學生把日常生活知識與實驗有機結合起來。例如,爐火為什么越扇越旺、面包做出來為什么疏松多孔等。
二、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初三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的特點和學法,有一個認識和適應過程。把化學看成一門“死記硬背”的科目,這就暴露了學生中有一個學習方法的認識問題。因此,我們為師者不能一味向學生灌輸死的知識,而是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交給學生學習化學的“鑰匙”,讓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提高學習的興趣。首先引導學生多觀察,多分析。在教學中,我盡可能聯系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多提幾個為什么,讓學生用眼看,動腦想,動口議。在實驗中,我重視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在每一個實驗中,都從實驗內容、實驗裝置、反應原理、結論和處理方法幾個方面加以研究,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實驗去研究化學問題的基本方法;學會通過觀察去掌握實際現象,去說明物質性質及變化規律;學會用實驗去鑒別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其次指導學生會記憶,減輕學生負擔。學化學要強調必要的記憶。學生初學化學時,元素符號、化合價、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接踵而來,所以必須指導學生學會記憶。最后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注意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勤于思考的習慣。
三、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
化學課的演示實驗都是具有相當的基礎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導性的意義,教師要在熟悉教材和實驗內容的基礎上組織好演示實驗,一定要求學生明確實驗目的、所需藥品、操作步驟,并認真觀察和記錄現象,并經縝密思考,得出結論。教師必須用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去感化、影響學生。尤其要告誡學生不遵守實驗規程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必要時可結合實驗的正反實例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示范,使之形成一絲不茍的精神和嚴肅認真的實驗態度。同時,在演示實驗中,不失時機的進行各個環節的啟發,調動學生思維,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去總結。目前,化學實驗大多注重實驗功能的驗證性,課本編排出實驗條件藥品、步驟,來驗證某物質的性質、某物質的制取方法或某個反應原理,學生依葫蘆畫瓢、照方抓藥,毫無創意和新意。而探索性實驗就是挖掘書本已有的實驗內容和把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聯系起來的有新意境、新內容的實驗,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去大膽地創新和思考。把學生導入科學探索的新起點、新境界、新高度,讓他們親歷其境,刻苦努力地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獵取新成果,從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層次上觀察和思考,使其有較強的知識遷移、創新探究能力,并在創新探索的過程中,“靈感”有所激發。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有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調動其探究問題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并且注重學法指導,促進其有效學習,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學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初中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 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 楊成榮,優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初探,青年教育,2012.9.
[4] 王曉偉,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學知報·教師版,2012.45.
[5] 張莉,初中化學概念有效教學例談[J] ,數理化解題研究,2010,12
(作者:江蘇省邳州市紅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