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課外活動是生物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作為生物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活動的有效開展對于學生學好生物這門學科,以及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本文中,筆者就結合生物課外活動以及初中階段學生的特點,總結了幾點有效開展生物課外活動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希望通過有效的生物課外活動能夠進一步推進生物學科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生物課外活動;課堂教學;綜合素質;實踐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發展,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了各個學科教師開始重點探討的問題。在生物教學中,積極推動生物課外活動,對生物課內教學形成補充和延伸,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積極的作用。事實上,生物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研究大自然,研究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環境以及他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帶領學生適當地走出課堂,積極的開展課外活動,這對于生物學科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積極的作用。與課堂教學相比,生物課外活動在組織和開展方面往往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再加上初中階段的學生本身就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烈,但同時又缺乏足夠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年齡特點,這樣,就使得課外活動中,各種突發事件的出現頻率更高,這就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應當采取哪些措施來保證生物課外活動的有效開展呢?
一、選擇恰當的活動課題
與課堂講授式教學相比,生物活動課程最大的優勢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在親自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一系列的能力,包括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而這一系列能力的實現都需要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活動的有效實施。為此,在開展活動課程之前,教師在選擇活動課題的時候,一方面,要考慮學生的自身條件,包括學生的知識基礎、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組織能力等,另一方面,要考慮當地的環境條件,包括活動的場所、活動的設施等。這樣,經過各方面條件的衡量,使得活動課題更具實踐性,例如,一些小動物的飼養、植物蠟葉標本制作等就是較為常見的課外活動課題,因為這些活動不但對外界條件要求不是很高,同時,這些課題的活動實踐性很強,有利于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二、做好活動課前的課堂教授工作
課堂講授和課外活動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向學生傳授一些總結好的知識和結論,屬于對理性知識的認識活動,而在課外活動中,主要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實踐,獲得一定的感性經驗,屬于實踐類的活動。這兩種教學形式雖然在形式上完全不同,但是他們卻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之間具有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系。通過課堂教學,可以為課外活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這樣,在課外活動中有了科學的理論知識的指導,可以保證課外活動的有效性。同樣,通過課外活動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獲得一系列的感性認識,這樣,這些感性認識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于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因此,教師要想有效的開展課外活動,一定要在活動前做好課堂講授工作,對于課外活動中需要用到的一系列理論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使得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有據可依。例如,在開展飼養小動物的活動之前,首先要通過課堂講授給學生詳細介紹動物生殖發育以及相關的活動特性、生長環境等,這樣,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學生才能養好小動物,并在飼養的過程中明確活動研究的對象。
三、注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開展課外活動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因為擔心活動的效率和成功率,往往在開展活動之前就給學生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在計劃中,規定好每一個活動步驟,這樣做雖然對提高活動的效率和成功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這種教師過多干涉的課外活動也使得學生的活動范圍被大大地壓縮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和思維活動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要知道,課外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一系列的能力,如果教師對課外活動干涉的過多,就使得課外活動失去了意義。因此,在開展課外活動時,教師要敢于適當的放手,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自行設計、調查、取證等,例如,一些有關嫁接、遺傳、扦插實驗,觀察植物外形、解剖動物等活動,學生就完全具備獨立設計、調查、取證的能力,這時候,教師只需從旁進行適當的引導,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有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四、重視課后的總結
與課堂教學不同,在課外活動中,學生獲得的知識都是感性的、零散的認知,在活動課結束以后,如果不認真做好課后的總結,很容易讓課外活動的成果付諸東流。因此,在課外活動結束以后,教師一定要帶領學生認真地做好課后總結,對活動中取得的收獲,存在的不足做客觀的分析總結,這樣才能夠保證課外活動的有效性。另外,在進行課后總結的時候,教師依然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不能一手包辦,因為學生才是課外活動的主體,在活動過程中產生了什么體會,獲得了什么收獲,還存在哪些不足等問題,學生最有發言權。這樣,有了學生的主動參與,課后總結也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課外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教學形式,它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課堂教學中所無法形成的各種能力,如實踐能力、觀察能力、組織協調等,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重視生物教學中課外活動的有效開展,爭取通過有效的課外活動來更好地踐行素質教育理念,實現學生綜合生物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陽芳.初中生物課外活動探究性教學的設計策略[J].生命世界,2009年第09期.
[2]熊文元.淺談生物課外活動[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1998年第01期.
[3]汪玉珍.生物課外活動的重要性[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第02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宿羊山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