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學中,提問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技術、方式和手段,良好的課堂提問是教學的一種“酶”,一種“激活劑”,它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開拓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使學生學會構思和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使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情況,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便于改進教學。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學中,設計和進行巧妙地提問,有效組織教學呢?對此,結合我多年的教學實踐,列舉以下幾種具體的、有效的提問方法。
一、 把握課堂教學提問的時效性
把握好提問時機,即要把握提問的“火候”,不過早地提問,也不過晚地提問。問得過早,學生會因思路跟不上而感到突然;問得過晚,就如同“馬后炮”,發揮不了什么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尋找最佳時機,在學生思維容易堵塞的地方巧妙設疑,創設“憤”“悱”情境,以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然后開通思路,釋疑解惑。例如復習生物的發育時,先引導學生回顧概念“受精卵是一個細胞。這個細胞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發育成性成熟的個體,這就是生物的個體發育。”然后提問:植物和動物個體發育都是從受精卵開始的,這種說法對嗎?學生多數都不假思索地答“對”。此時教師進一步設疑:“雄蜂個體發育的起點是什么?月季在進行營養生殖直接產生新個體時,個體發育的起點又是什么呢?”這樣,教師于無疑處生疑,在學生最容易忽視的地方因勢利導,有效地激發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從而使學生之前的錯誤得以糾正。需要注意的是,提問的出發點要從實際著眼,不能故弄玄虛,反而讓學生有“霧里看花”的感覺,要讓學生實現“撥開云霧見天明”效果。
二、 注重課堂教學提問的趣味性
學習中最活躍的成份是求知欲,因此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以激起學生學習新授知識的高漲情緒。例如:講《果實的結構》時,為了讓學生分清果皮、種皮、胚之間的關系,可用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躺著個白胖子”引入,然后提問“麻屋子”、“白胖子”、“紅帳子”從生物學角度看各代表果實的什么結構。又如,針對“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句詩,可提問:“從生物學角度看,這句詩說明了一種什么生物學現象?”由此引導學生輕松學會并深刻理解保護色這一概念。通過有目的、有方向地設置問題,提出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的問題,引起學生頭腦中的認識沖突,留下懸念,就能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為釋疑而探究的動機,進而導入新課。再如:人在劇烈運動時會感覺到酸困,為什么聞不到芳香味?問題提出后,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喚醒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使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然后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問題做出一定的反應,在此基礎上,老師就能順勢將學生引導到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上。
三、 著重課堂教學提問的啟發性
朱熹說“大疑則大進”,問題設計的好,就能使學生“起疑”、“起大疑”,通過啟發思維得到較大進步。設計啟發性的問題,首先要考慮問題的難度要適當。只有當問題的要求略高于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生才會感到問題的答案“若隱若現”、“若即若離”,答案的“似是而非”更能激發學生深入思考。例如,在講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時,學生自學前,我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1、食物中一般含有哪些營養物質?
2、蛋白質、淀粉和脂肪在消化道內是怎樣被消化的?
3、什么是酶?
4、為什么說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
啟發性提問可以引發學生聯想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有效地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熱烈探求。比如,在講鳥類時,探究提問:鳥類有哪些適合空中飛翔的結構特點?有的學生從外形來分析,有的從骨骼,有的從呼吸…… 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方法去解決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多角度的心理興奮,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鍛煉。
四、聯系自然現象,增強課堂提問的巧妙性
生物科學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根據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切實、巧妙地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強烈關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進行“葉片結構”的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更加有效,我沒有照本宣科、枯燥地去講解葉片的結構,而是從現象入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提出了四個問題讓學生思考:
1、雨后植物寬大葉片上的水珠,為什么不能滲到葉片內部?
2、植物的葉片為什么上面的顏色深,下面的顏色淺?
3、植物的葉片為什么能吸收二氧化氮,放出氧氣,制造有機物?
4、將一片綠葉拋向空中,落地時哪一面朝下的可能性更大?
在進行“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學時,也提出了四個問題:
1、水果儲存的時間長了,為什么就沒有甜美的滋味?
2、蘿卜放久了,為什么會空心?
3、過了冬的大蒜,為什么會變輕?
4、把手伸進潮濕的種子堆里,為什么會感覺發燙?
這樣的提問,學生都非常感興趣,他們急切地想知道答案。于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很順利地就開始了新內容的教學,而且教學效果非常好。可見,根據生物學事實現象提問組織教學是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因為這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藝術,提問要設計得好,關鍵在于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和對教材的刻苦鉆研,恰當的問題能活躍學生的求異思維,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絕不能依靠在課堂上的靈機一動而想啥問啥,而應緊緊圍繞教學的目的和教學內容,有準備、有步驟地進行,這樣才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進行自主性地學習,促進有效課堂的生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上岡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