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策略,加強對于物理教材的研究,通過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在物理課堂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從多方位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提高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中學生的思維寬度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思維寬度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策略,加強對于物理教材的研究,通過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在物理課堂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從多方位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提高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中學生的思維寬度的教學目的。筆者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刻苦鉆研,大膽探索,取得了一些教學經(jīng)驗和有益的心得,現(xiàn)闡述如下,與同行共斟酌。
一、更新教學觀念重新定位師生角色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宰”,其職責就是孜孜不倦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只是“盛裝”知識的“容器”,至于“容器”“盛裝”了多少知識,教育部門只是單純地通過分數(shù)來進行“驗證”,從而培養(yǎng)了不少“中國特色”的“高分低能”兒。因此,舊有的教學模式不僅桎梏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也約束了中學生綜合能力的持續(xù)性發(fā)展。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育觀,重新定位師生“角色”,即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再處于從屬的地位,而是物理學習的主人翁,而教師也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物理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壓強》這一章節(jié)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講解,那么,勢必會讓學生覺得課堂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從而使得課堂氣氛沉悶無聊。如果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克服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存在的不足,注重從中學生熟悉的生活實踐出發(fā)設計和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既能使學生在興致盎然中學習和理解物理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強烈興趣。即教師在講授《壓強》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先為學生講一件與“壓強”有關的真實故事,誘導學生的思考:“老師放寒假時,曾和朋友們一起去冰天雪地的哈爾濱旅游,走在冰河邊的時候,有一個膽大的朋友往河中間走,竟踩到剛結成薄冰的冰窟窿,他身體急速地往冰窟窿里下沉,正當朋友們發(fā)出驚呼卻又來不及跑過去拉他的時候,他張開雙臂把上身往前一趴,身體停止了下沉,從而做到了在危急情況下成功自救……同學們,他是利用什么物理原理救了自己?”教師以真實而生動的故事活躍了課堂氣氛,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然后,教師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列舉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哪些情況需要增大壓強?采取的方法是什么?……哪些情況需要減少壓強,采取的方法是什么?……”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探究正確的答案。教師在物理課程的教學中,不僅正確定位自身的新角色,使自己成為同學們自主探究的引導者,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知識到能力的轉換,還通過巧設疑問,利用不設“框架”的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自由想象,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寬度,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提升了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了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
二、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拓展學生的思維
新課程標準提倡中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因此,教師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物體的沉浮條件》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先為學生做演示實驗,讓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和獨立思考,作出大膽的想象,然后,教師再通過循循善誘,引導同學們歸納出正確的結論。
教師演示:將體積相同的木塊和鐵塊依次放入水中。(問:同學們看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木塊浮在水面,鐵塊浸沒在水中。
教師提問:這是為什么?
學生回答:因為鐵塊比木塊重。(教師可以先不置可否,繼續(xù)發(fā)問。)
教師提問:有同學坐過輪船嗎?那鋼筋鐵骨的龐然大物為什么可以航行在海面之上呢?
學生回答:因為輪船的體積大。(教師可作出贊許的表示,但暫時不作深入講解。)
教師演示:在天平兩頭分別放木塊和小鐵塊,直至天平平衡。(問:它們重量相同么?)
學生回答:是的。
教師演示:將重量相同的木塊和小鐵塊依次放入水中。(問:同學們看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木塊浮在水面,鐵塊浸沒在水中。
教師提問:同學們對于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
1.當木塊與鐵塊體積相同時,為什么木塊浮在水面,鐵塊浸沒在水中?
2.當木塊與鐵塊重量相同時,為什么木塊仍然浮在水面,鐵塊還是浸沒在水中?
3.鐵塊在具備什么樣的條件下才能像海中的輪船一樣浮在水面?
4.難道木塊永遠是應該浮在水面上的嗎?木塊在什么情況才能沉到水底呢……
教師引導:同學們,上述實驗現(xiàn)象是不是都與物體的沉浮有關?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探究影響物體沉浮條件的因素……
教師在講授《物體的沉浮條件》時,通過直觀的演示和精心設計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力求探索真相的強烈欲望,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并通過師生的共同協(xié)作,學習和掌握了物理知識,切實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同學們以豐富的想象對于物理現(xiàn)象進行科學的探究和思考,促進了學生多向思維方式的形成和發(fā)展。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應以新課標教學理念為指導,重新定位師生角色,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合理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大膽的思考和實踐,從而在創(chuàng)設愉快教學情境的同時,也逐步提升了中學生的思維品質,為圓滿地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范水鎮(zhèn)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