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是數學課堂的主旋律,而語言是思維的外衣。一個有效的課堂,在靈動的思維下,必然伴隨著有效的交流——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等等。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教學大綱》中指出:“能夠使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展開交流,形成用數學的意識”,會用規范的語言進行交流是當今數學教學目標共同注重的內容。
語文學科范疇的語言是感性的、優美的,相對于語文范疇的語言,數學語言顯得更理性、更精練,是抽象的數學思維的感性體現。因此,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思想的能力,對學生的長期發展也有相當的好處。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于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于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表見解,并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有利于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不僅是語文老師的責任,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我們各科教師都應培養學生社會所需的各種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數學學科要求學生說話更準確、精練。數學語言是一種特殊語言,需要準確無誤,并且邏輯性強,有時需當機立斷的敏捷性,所以數學教師根據教材有計劃地并嚴格訓練學生說話,有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
三、學生在體會數學的嚴謹之美的同時,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用數學語言表達抽象的思維,既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語言的簡潔之美,又能很好地抽象概括出重點、難點。數學語言抽象、邏輯性強,和文學語言特有的感性形象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它并非是貧乏的,缺少內涵的。簡潔的數學語言中,往往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與意義。例如:在教學《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進位加法》時,學生探究筆算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數位對齊”、“個位算起”、“滿十進1”這幾個關鍵詞,這幾個詞不僅淺顯易懂、朗朗上口,而且對三位數加三位數抽象的算法進行了精準的概括,在避免繁瑣講解的同時,學生對三位數加三位數筆算過程有了深刻的認識,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相對于平時口頭語言的隨意性,數學語言更精練、嚴密,因此,在學生思維活動最集中的課堂上,規范學生數學規范語言的訓練,就顯得至關重要。
四、教師要加強示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學會數學語言表達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地為學生提供準確的語言模式,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有條理地表達。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因此如果教師能降低要求,學生能在課堂上聽清楚老師的提問、講解,那么必定會由“會聽”轉變到“會說”。例如:一年級上冊在教學5以內的加法的時候,由小朋友澆花的主題圖引入加法。在教學時,應先讓學生自由地說一說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些什么?學生大致說出圖意后,再引導讓小朋友用“原來……又……現在……”來說三句話概括圖的意思。在老師示范的基礎上,學生大多能用心連貫地、完整地說出圖意。個別學生說不完整,可以讓其他學生示范,再學著表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加強引導,使學生水到渠成地學會使用規范的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要求用詞精確、簡練,具有邏輯性強的特征。這對于年齡較小,以邏輯思維為主的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訓練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又不能操之過急。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設計幾個階梯性問題,讓學生沿著你鋪設的階梯,一步一步地到達成功的彼岸。在教學二年級下冊《認識方向》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認識了平面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此基礎上,出示主題圖,提問:公園在誰和誰之間?也就是在學校的哪一面和哪一面之間?也就是在學校的哪一面?通過此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就能體會,公園在學校的東面和北面,就是在學校的東北面。我并沒有到此結束,而是再讓學生連起來說一說,公園在學校的哪一面與哪一面之間?也就是在學校的哪一面?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新知識,更快地學會運用新知識。
六、重視歸納,創造機會以使學生在總結中提高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應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大膽放手讓學生多說,在模仿的同時學會獨立思考,使語言的組合形成句,形成段。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在總結新課時考慮到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說話往往不能連貫,沒有條理性,多是自己包辦。一年級語言的句式訓練是最基礎的,在規范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發表各自的見解,只要講清楚,有條理,不重復,都是好的語言表達,都應該予以肯定、贊美,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8+幾這課,課堂小結時,教師大膽地讓學生自己歸納,怎樣來計算8+幾,學生在表達湊十法的過程中如不完善,我讓其他學生修正補充,學生一個比一個說的好,歸納小結能力也在提高,課堂氣氛就活躍了。只有這樣經過低年級到高年級長期的訓練,才能使學生在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
規范的數學語言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低年級孩子的數學語言還處在起跑線上,只有對他們的數學語言進行持續的比較規范的引導與訓練,在接下來中、高年級的數學學習中,孩子們才能更加自如地使數學語言服務于數學思維,讓語言和思維達到相輔相成。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