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英語教學形式、教學任務單一,缺乏創造性,容易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的前提下,我們有必要對英語課堂的教學任務進行一定意義上的改革,使之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從而充分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任務型語言教學;教學任務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試行》的頒布,對中小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綱要》指出,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動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重視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每位學生都有充分發展的空間,讓每一位學生能發展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精心設計符合高中生實際情況的教學任務,使之在英語教學中充分地發揮效應,是實踐這一目標的關鍵。
二、具體實施
1.引入——給學生一個成功的開始
在英語的傳統教學中,教師經常在每一節課開始前讓學生用英語進行值日生匯報。這種匯報制度很好,但覆蓋面太窄,且內容淺,所以我對此進行了改革。我每次都精心設計課前說話任務并提前布置下一次的課前說話任務,讓所有的學生都進行準備,然后在上課時,有計劃地挑選幾位同學上臺用英語進行匯報,總的要求是做到小而精。教師要對學生說話的情況進行既定考核,并將考核成績記錄在冊,用于期末綜合評定成績。課前談話有利于學生提高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等,是學生學習英語成功的開始。
2.課程整合——給學生一個施展的平臺
動手寫寫畫畫,幾乎是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他們這一特點,在進行教學任務設計時,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玩一玩,畫一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中有許多與音樂有關的文章,在教學這些文章時適時播放一些英文歌曲,學生跟著節奏聽幾遍就會了。這樣既滿足學生聽歌曲和唱歌曲的愿望,讓學生體驗“我會唱英文歌曲”的成就感,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自然地學習了語言,同時也有助于聽力的提高。在學完“Music”一節后,我還邀請音樂老師,指導學生自己創作音樂,甚至自己配上英文歌詞,在這種大膽創新中,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也進一步得到挖掘,師生的情感交流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更激發了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3.合作探究——給學生一個深入的空間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學生接觸、學習英語的途徑很多,我鼓勵學生收看電視節目如希望英語、動感英語等,收聽廣播或者上網去收集豐富的課外資源,增加信息輸入,多多注意身邊的英語,用生活中的英語來豐富自己的詞匯。例如,在學習Advertising一課時,我讓學生課后去搜集各種常見商品的英文廣告,并在班上宣讀,待學生掌握了廣告語言的用詞和句子特點后,我讓學生分組設計某一商品廣告,并向全班展示。學到了一些英美國家的節日,我讓學生去收集有關“愚人節”、“圣誕節”等的知識,更好地去體會英美文化,感受異域風情。
三、設計原則
設計教學任務的核心問題就是怎樣進行任務設計。我認為教師在設計以上的教學任務時應遵循以下的原則:
1.真實性原則
此原則是指在教學任務設計中,任務所使用的輸入材料應來源于真實生活,同時,履行任務的情景以及具體活動應貼近真實生活。教師要盡量創造真實或接近真實的環境,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和加工真實的語言信息,使他們在課堂上使用的語言和技能在實際生活中同樣能得到有效的應用。
2.形式/功能原則
傳統語言練習的最大不足之處便是語言脫離語境,脫離功能,學生可能知道不同的語言形式,但不能以這些形式得體地表達意義和功能。形式/功能原則就是在真實性原則的基礎上,將語言形式和功能的關系明確化,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語言形式和功能的關系,以及語言與語境的關系,增強學習者對語言得體性的理解。
3.可操作性原則
在教學任務設計中,應考慮到它在課堂環境中的可操作性問題,應盡量避免那些環節過多、程序過于復雜的教學任務。必要時,要為學生提供任務履行或操作的模式。
4.實用性原則
教學任務的設計不能僅注重形式,而不考慮它的效果。任務總是服務于教學的。因此,在教學任務設計中,要避免為任務而設計任務。任務設計者要盡可能為學生的個體活動創造條件,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互動和交流的機會,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5.趣味性原則
精心設計教學任務的目的之一便是通過有趣的課堂交際活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因此,在教學任務設計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考慮教學任務的趣味性。機械的反復重復的任務類型會使學生失去參與任務的興趣,因而教學任務的形式應多樣化。
四、結語
目前,基礎英語教育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而精心設計教學任務,使之服務于課堂將成為發展學生語言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只有設計出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的教學任務,并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去,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調查和討論,使他們能夠靈活掌握所學知識,并能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充分發揮教學任務的效應。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