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頒布實施,校本課程開發成為當前基礎教育發展與改革的重要課題。但是,由于受到傳統的教育理念、陳舊的課程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在校本課程開發中遇到了許多問題與困難,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校本課程開發中知識選擇應該遵循的價值取向問題。本文主要以美術校本課程為例,針對美術校本課程開發中知識選擇應該遵循的價值取向展開論述,希望對各個學校的美術校本課程開發有所借鑒。
【關鍵詞】美術校本課程;知識選擇;價值取向
校本課程開發實質上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由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學生及其家長、社區人士共同參與學校課程計劃的制定、實施和評價的開放民主的決策過程。與學校相關的每一個人都有參與課程決策的權利,同樣也承擔著相應的責任。那么,美術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知識選擇究竟應該遵循什么樣的價值取向呢?筆者總結幾點論述如下。
一、根據中小學美術課程標準進行知識選擇
國家標準的美術課程其教學內容主要分為技能的傳授,對不同美術種類的認知,能力目標上主要是:美術技能的表現與創造力的培養;能進行審美活動,并進行探索和評述;通過美術活動,達到與他人思想和情感溝通;文化的認知與理解。在高中美術課程的總目標中,它要求學生做到“理解美術作品的文化含義和風格特征;陶冶情操,熱愛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這樣空泛的要求缺乏具體的支撐,往往就是流于表面。實際上,區域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也應是屬于審美范疇,但是這些在現行的美術課程標準中毫無體現,更不用說在審美活動中情感價值取向的培養與本土文化的感悟與認同。校本鄉土美術課程所要做的便是這方面的工作,它立足于本土文化,從具體的藝術生態環境出發,設置相關的課程,彌補學生在國家標準美術課程中學習的不足,使學生的能力培養更全面,教學更有的放矢。
校本鄉土美術教學的研究和推廣并不否定國家標準的美術課程設定,也與標準美術課程毫無相悖,我給校本鄉土美術教學所設的價值定位是作為課堂美術教學的有益和必要補充。標準美術課程中內容全面而完整,對于學生整體的美術技能和審美能力的培養設定比較完善,校本美術課程由于地域的局限,視野不夠寬闊,在教學的廣度上是無法達到標準美術課程的水準的。標準美術課程是美術教學的主導,鄉土美術教育所要做的,就是彌補國家課程中的一些不足。
二、兼顧學生發展的需要和美術學科的特點
美術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它對人的發展的意義又如何體現,它主要是作為發展的手段還是目的呢?換言之,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標應主要體現在對學生一般發展的促進上,還是體現在對美術能力的培養上呢?對這一問題,當代歐美的藝術教育思想中早有討論,其中對美術教育影響較大的,一是“青少年發展取向”的工具論,二是“學科取向”的本質論。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首先應突破各種瓶頸限制,以學生實際為基礎,勇于創新,靈活運用現有教材,大膽改革教學方法,根據學生興趣特點與認識規律,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富于趣味的、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針對中小學美術教育現狀,擺脫傳統教材的束縛,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民族民間鄉土資源,以豐富教學內容,彰顯美術教育的區域性特征,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事物和活動中,充分感受民族精神,了解民族文化,提高學生的實踐感悟能力和美術技能。
三、培養家鄉榮譽感,實現完滿人格
1.運用各種感官充分感知家鄉的美麗富饒。進行愛家鄉的教育,應從情感入手。首先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眷戀,進而升華為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而情感總是伴隨著一定的認識過程產生,隨著認識的發展而變化的,根據這一特點,我們的校本教材設置應首先讓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充分感知各種事物,觀賞家鄉的山山水水,使家鄉在他們腦海中有個鮮明的印象。
例如,某校校本教材第一篇《欣賞感悟》就通過對家鄉的文化、地貌的了解,讓學生在觀察體驗中去認識,發現家鄉的變化和新的面貌,激發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第二篇《點亮生活》就向學生介紹了生活中常見的地方特產,如泰州“面人王”面塑文化、泰興木偶文化和戴窯磚瓦雕刻工藝等。
2.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再現家鄉的繁榮富強。培養愛的情感貴在行為。把愛家鄉教育寓于各項活動之中,把口頭講述減少到最小限度。讓學生在各項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培養真正的而不是口頭的愛家鄉者、愛國者打下基礎。因此,我們的美術校本教材除了上述的欣賞感悟的活動外,我還讓學生在教學中動手、動口、動腦,把感知到的家鄉的景物表達出來,加深熱愛家鄉的情感。
3.概括總結、升華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通過感知和再現,學生已形象、具體、愉快地獲得關于家鄉的知識,產生美好的情感體驗,為進一步鞏固同學們熱愛家鄉的情感,激勵學生做家鄉的小主人,好好學習,將來為建設家鄉出力量,在某校校本教材第四篇《放飛想象》中對學生的情感進行了升華教育。
通過校本教材對家鄉的解讀,進行一系列的愛家鄉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產生以后要把荊門建設得更美好的愿望。進而激起學生對祖國河山和悠久歷史文化的熱愛之情,促進愛國意識的發展。
四、結語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就是在基于學校現實的特色化道路上形成的,所以,對每一所學校展現自己的個性,追求學校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校本課程的知識選擇中一定要遵循正確的價值取向,這樣我們的校本課程才能走的更久、更遠!
(作者單位:江蘇省口岸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