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對數字化校園環境的概念進行論述的基礎上,從合作平臺的構建、教育資源的整合以及學科教學的新思路出發,就如何構建一個針對小學教學特征的數字化立體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教學模式;多媒體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以及虛擬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在學習觀念、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著較為明顯的變化,校園網、多媒體課堂、數字圖書館等名詞不斷的沖擊著人們的視野,對傳統教學模式構成了較為明顯的影響。
一、數字化校園的基本概念
隨著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數字化校園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的內涵:其一,數字化校園是基于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等基礎之上的;其二,數字化校園的數字化過程主要包括信息資源、管理方式以及交流方式的數字化與網絡化;其三,數字化校園是一個以傳統校園為基礎,對傳統的教學活動、學術活動以及校園事務管理等功效進行提升的一個有機整體;其四,數字化校園通過對教育模式、管理體制以及組織機構等的變革,明顯的拓寬了校園的社會定位。
二、數字化校園環境教學模式的構建
1.自主、合作學習平臺的構建
以小學數字化校園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構建為例,由于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導致了自主、合作學習平臺構建的特殊之處,因此在進行多媒體與網絡通信技術平臺的構建過程中,應該認識到其作為構建主義學習環境之下的知識工具,給傳統教學理念以及學習環境的構建造成了較大的沖擊。
在數字化的校園中,學生通過與數字化的教學資源相接觸。不但學習到了學科知識,同時構建知識的能力、信息素養的培養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隨著人們對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重視,選取和利用數字化的教學資源進行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從之前的那種由教師一人主導的學習模式進入到由教師從旁參考而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的學習模式當中,從之前那種被動的學習方式向主動學習的方式轉變,在實踐和創造中獲得更加靈活的知識。
而在數字化的教學環境下,由于教學資源的多樣化,如何有效的運用這些資源成為了數字化校園環境下教學模式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中,可以通過搭建起一個教學資源應用的平臺,并提供多個師生和教師的導入平臺,給在其中學習的師生提供一個充分發展的機會與環境,同時運用不同的導入平臺來解決不同的具體問題。在導入平臺的開發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內在需求建立起這個平臺。在這樣的學習平臺之下,學生的學習將變得主動而積極、其自主發揮的空間也變得更加廣闊。同時,對于教學資源的利用也更加的具有針對性,學生的自主探究、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感覺到有的放矢,教學效果將明顯提高。
2.積極整合教學資源,構建多位一體的互動交流平臺
小學教學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學校、家庭和社會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合力。而數字化的校園環境給構建基于家庭、社會和學校多位一體的互動交流平臺帶來了希望,給單一的學校教育方式帶來了新的內容。家庭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成分,家長隊伍一直是學校教育的潛在力量,同時也是潛在的師資隊伍。在數字化校園建設完成之后,學校、社會和家庭的教育資源的整合就成為了可能。例如,為了能夠方便學校和家庭的聯系,可以創建一個兩者相互聯系的短信、語音或者是網絡信息互動平臺。這樣,學生家庭就與學校建立起了一個互動的溝通平臺,讓家長參與到了學校的民主監督與管理當中,在調動家長參與學生教育的積極性,構建起了學校與社會、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教師與教師之間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形成了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三位一體的教學網絡,為學校教育模式開拓了新的途徑,可以說這是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的一次革命。
3.開發多媒體網絡技術整合教學資源,開拓學科教學的新途徑
小學教學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要在充分的尊重小學生求知欲與活潑好動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而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可以有效的進行小學的教學模式改革。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由于學習內容存在系統性及漸進性的問題,協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得到有效的開展。一般都是基礎較差的學生自己向老師或者是基礎較好的學生請教,這種方式固然有一定的用處,但是依然屬于一種固定的單方面的交流方式。雖然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師也會要求學生之間要相互幫助,強調學習過程中的合作學習與協作教育,但是從本質上來講依然是以犧牲基礎較好的學生的學習時間為代價的。從總體效力上來講,并沒有將教學質量得到本質的提高。
而在數字化平臺的支持之下,老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都不再局限于一間小小的教室、學習中心當中,而是向整個校園、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國家,甚至是不同的國家之間進行學習。學生可以通過即時通訊軟件從學習平臺上“換取”自己需要的知識,也可以利用數字化學習中心從網絡上獲得自己的學習資料,對自己的知識面進行有效的拓寬。在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中,可以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采用媒體計算機網絡建立起網絡課堂,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式的學習作為主體,而教師僅僅是從旁進行指導,形成一種彈性較強的教學模式。
三、結語
隨著數字化校園建設的不斷深入以及人們對數字化校園理念認識的加深,除了上面提到的構建數字化的教學平臺之外,還應該根據校園數字化的發展程度和階段,對教學方式進行實時的改變,這樣才能保證數字化教學模式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陳瑋瓊. 數字化校園環境下的教學模式探析. 福建電腦. 2011,27(1):183~184
[2]張琳,胡愛萍,張鎖龍. 數字化立體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黑龍江教育. 2009(10):59~60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姜山鎮朝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