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素質教育,教師的職責不能停留在知識與方法的教學上,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在課前科學利用時間、課上認真聽課大膽發言、課后自覺總結得失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從而達到增長知識,提高素質,完善人格的目的。當然,這是個漫長的過程,須在長期的教學中反復訓練,逐漸深化,循序漸進,持之以恒。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不僅僅使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對學生今后的人生成敗都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珍惜時間;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大膽發言;養成習慣
對于中學生而言,課堂上不能專心聽講,把自己當做“觀眾”很少參與,作業拖拉,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不分析原因、不及時糾正,而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這些情況普遍存在。久而久之就造成了這些學生不愛學,不會學的現象發生。這時候,家長會很著急,為了讓孩子提高成績,只能加大投入,報班、補課,但總是成效不大。到底是為什么呢?一句話,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它需要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漸形成的過程。那么,在教學中,我們如何扎實有效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呢?這已成為我長時間以來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在教學實踐中著重抓了以下幾點:
一、科學利用時間的習慣
每天早晨7:30左右學生到校。大部分學生是不會自習的,這時必須給他們布置明確的學習任務,否則他們幾乎不知干什么,沒有目標,無所事事,索性就嘻嘻哈哈,說話,嘮嗑,甚至打鬧,一個早晨的大好時光就這樣白白的浪費掉了。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孩子們就會抓緊時間來完成,合理地利用了早晨晨讀的時間,班集體也會一改以往亂哄哄的場面,取而代之的是人人都有事干的井然的秩序,提高了學習效率。如此一天天的堅持下來,孩子們基本上都養成了守時,惜時,科學合理用時的好習慣。養成這種習慣,毫不夸張的說,等于延長了他們的生命。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來呈現教材內容,既直觀又生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鼓勵每一位學生暢所欲言,課堂形成了熱烈的學習氣氛。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鼓勵和引導學生自學。使他們逐漸形成自學的良好習慣,學習情感和興趣也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增強。在課上注意及時糾正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營造師生相互監督、共同努力的良好班級氛圍。
三、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
在課堂上,聽的習慣特別需要有意識的培養,如設置聽的任務給學生:讓學生說說“剛才她說了什么”,“你聽到了什么”,“聽懂了什么”,“你覺得她說得怎么樣”,“你有什么不同意見嗎”等等。逐步養成學生能夠耐心、細致傾聽他人講話的習慣。老師講課期間,學生是一定不能翻書的,要跟上老師的思路,認真思考,積極動腦發言,做好筆記。如果有不聽課的,馬上停下來提醒他,不給他溜號的機會,提高聽課學習質量,也逐步養成了遵守紀律,尊重他人的好習慣。
四、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
冷靜思考是正確認知的開始。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信息錯綜復雜,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工作與生活中學會取舍這些信息,要教育學生對于任何事物都不能盲從,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冷靜的思考判斷,然后得出自己的認識。如在課堂上可以經常提問,“對于他的回答你是怎么想的?說出你的依據。”對于有見地的回答要及時給予鼓勵,培養學生養成樂于思考的好的學習習慣。
五、培養學生大膽發言的習慣
上課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大膽發言,做到聲音洪亮,口齒清楚,敘述完整。這樣既可以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學生表達能力較差,常常會有會做不會說、怕說錯而不敢舉手發言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要重視對學生說的能力的培養。學生說的正確、響亮時,我們應當場給予肯定和贊許,回答錯了或回答的不完整,不能批評或指責,不能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自尊心,而要鼓勵學生,耐心開導,循循善誘,表揚他敢于表達自己想法的精神,不要讓學生把回答問題當作壓力而不敢說,不肯說。我們應多給學生自由表現的機會,自由創造的天地,讓他們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
六、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良好的書寫便于學生記憶。由于目前偏重于弘揚個性,有些老師就誤認為對學生的書寫提出統一的要求就是教得太死了,其實我認為這是完全錯誤的。教給學生寫作業方法,其實從數字清楚,書寫整齊、美觀到格式正確,都是有規范要求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至關重要。我通常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板書時要把字寫得工整、美觀、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二、對學生的書寫提出明確的高質量的要求。第三、是對學生的作業要做適當的評價。批改時除了對正誤作評價,還要注重對書寫作評價。如“你的字寫得真好!”,“這份作業寫得太漂亮了”等。
除了以上各種習慣的培養,還要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勤儉節約習慣等。同時還要不斷地糾正他們自身固有的惡習。實現教育培養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的良性循環。總之,經過中學階段的各種習慣的培養,同學們基本都養成了愛學,樂學,會學等學習方面好的習慣,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張家堡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