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我們要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進行朗讀,早讀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利用早讀,讓學生放開喉嚨大聲朗讀課文,誦讀經典篇章,不僅加強記憶,而且增強語感。作為語文教師要讓學生盡情去讀,“讀”好課文,“讀”好語文。讀出文章的感情來,讀出文章的韻味來。
一、朗讀的種類
朗讀訓練的常用方式有:教師范讀,這是最好的指導方式;學生單讀,帶有考查性或學生示范性,這是最好的訓練方式;學生齊讀,適用于詩歌等音韻感和節奏感強的作品;學生分角色讀,適用于戲劇等人物個性鮮明的作品。
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朗讀,集體朗讀,男女聲對讀等,也可以是領讀、對讀。課后也可以進行朗讀比賽。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我愛這土地》、《鄉愁》、《我用殘損的手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祖國》、《黑人談河流》六首詩歌,都是愛國思鄉為主的詩歌,蘊涵著詩人深沉而熾熱的情感,感動了無數讀者,吟誦這些詩歌,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加深對祖國和家鄉的感情。教學完這個單元后,教師可以在班上組織一次愛國詩歌朗誦賽,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教師范讀
語文教師由于它的特殊性,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并要有豐富的情感。在教學課文時,如果進行聲情并茂的范讀,必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朗讀者披文以入情,表情以達意。例如教學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這首詞,有的語文教師采用配音來朗讀,教師抑揚頓挫、極富感情的朗讀,一開始就把學生帶進“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冰天雪地之中,想象那“長城內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的雄渾壯闊的景象,激發起學生無限的聯想和想象。
又如教學《海燕》這篇散文詩,更需要朗讀來帶動學生的情感。第一句“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朗讀者身臨其境,學生思緒飛揚,像其中的“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這一句,更是激動人心,學生都被海燕的那種勇敢的戰斗精神所感染。
有一位老師朗讀朱自清的《背影》時,讀到文中“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分明看到老師那濕潤的眼角,學生看著老師動情的樣子,幾乎被深深地感動了,有學生竟發出嗚咽聲。
又如朗讀《孔乙己》中“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忽然聽得一個聲音,”溫一碗酒。……見了我,又說道,“溫一碗酒。”這里孔乙己那極為微弱的聲音,“溫一碗酒”四個字,表現出孔乙己氣息微弱,快走到窮途末路那種凄慘的境遇,朗讀時就要讀得輕緩而且帶有悲涼的氣氛,朗讀者能從朗讀中活顯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會留下深刻印象。
教師范讀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鳴,也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所以教師在朗讀上一定要入情入文,重音、低音,語調緩慢急速停頓都要處理恰當。
三、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學生朗讀之前,教師要作必要的朗讀指導,指導朗讀的要領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針對不同的課文來進行節奏、語調、停頓、輕重音等的朗讀指導。如朗讀余光中的《鄉愁》一詩,應該朗讀得輕緩,而且帶有一點淡淡的愁思,要讀出詩人所表現的思鄉之情。如讀《黃河頌》,應該朗讀得聲音洪亮,感情充沛,要讀出對中華民族的贊美之情,朗讀時教師一定滿懷深情,用自傲的心情讀出對黃河的贊頌。
如教學《春》時,課后要求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直至背下來,并細心品味課文中描寫的江南春景。據這一要求,教師就加以朗讀指導,如開頭的“盼望著,盼望著”一詞反復出現,要重讀,讀出一種急切盼望春天到來的情感,“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中的“來”和“近”要重讀,讀出春天親近大地帶來的親切感。又如“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朗讀時要對“朗潤”“漲”“紅”這幾個詞特別重讀,讀出一種春天到來時的滿懷喜悅之情。
又如文章結尾的三個比喻: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朗讀時要讀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要讀得滿懷深情。對其中第一句中“新的”“生長”,第二句中的“笑著、走著”第三句中的“健壯”“上前”等詞語應重讀。
又如教學劉成章的《安塞腰鼓》一文,教師要讓學生大聲地朗讀課文,從朗讀中感受文章那恢弘的氣勢,要讀得鏗鏘有力,讓學生的心靈隨著文章激蕩。文章從“看!——”開始朗讀時尤其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下面這段文字應該讀出氣勢、讀出一種令人震撼的力量。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個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熱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這段文字描寫得鏗鏘有力,氣勢磅礴,讀起來猶如奔瀉的黃河,一瀉千里,猶如翻滾的巨浪,帶給我們的是力量的奔騰,生命的升華。排比、反復的運用,更是增強了文章的氣勢,讀來節奏強烈,感情充沛,氣勢恢弘,完全是學生朗讀的極好的材料,教師要讓學生放開喉嚨去朗讀,讀出黃土高原上特有的節奏和情感。感受那黃土高原上西北漢子的粗獷與豪放,熱情與奔放。
(作者單位:江西省尋烏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