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實驗的全面展開,評價問題已成為影響課程實驗發展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已明確指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評價應貫穿于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的始終,學生的學習過程、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等需靠正確的以學習目標為依據的教學評價去引導,去激勵和調控。通過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樹立自信心、激活進取心,評出發展的動力和創新的活力。從而真正發揮現代教學評價的診斷、反饋、激勵、改進的教育功能,真正使教學評價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助跑器”。以下就新理念下,如何運用評價機制促進學生有效發展談一些體會。
一、評價語言“情感化”,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
積極的情感可刺激學生神經中樞,促進大腦細胞的活動,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大膽想象,形成學生對知識的強烈追求、主動探究的認知心理狀態。教師應注重評價語言的調諧效應,激勵效應,期待效應,注重發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始終保持愉悅的學習情緒。
但是,評價必須適時適度,是教師的真情流露。教師評價學生必須從實際出發,在客觀公正的前提下,還要力求生動形象,富有藝術感染力。
其次,評價學生要因人而異不用“一把尺”。評價要看對象、看場合,或直言不諱,或委婉含蓄,或嚴肅莊重,或熱情洋溢。
二、評價時間“系統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1.平時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
有些素質如學生的情感體驗,參與意識,創新精神等,需要教師平時仔細觀察記錄,才能給學生較為公正的評價,有些知識和技能需要學生較為系統地學完一部分內容后才能考評,將平時評價和階段性評價相結合。因此,教師應合理地系統地安排評價時間,在評價時,要求分清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信。
(1)教學過程中的隨機評價。我們應非常注意把評價引入課堂,融入教學過程之中,對求知過程,思想方法,情感態度予以及時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做出的努力,取得的進步,通過師生互動,民主協商,給學生的發展以鼓勵和有效的指導。
(2)學習各階段中的形成性評價。在單元教學后和學期中,我們要對學生的發展狀況進行形成性評價。評價可采用“定量+鼓勵星+評語”的形式。“雙基”采用“優、良、達標、待達標”四個等級評定,對待達標的學生允許通過二次考查獲得達標或更好的成績。“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則主要采用定性評價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對學習要進步的學生給予鼓勵,標準不搞一刀切,要把著眼點放在個體的發展進步上,讓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樹立信心。
(3)學期結束時的總結性評價。期末結束時,我們應對學生全學期的發展狀況進行全面總結,公正客觀地描述學生學習所取得的成就,引導學生明確努力方向,鼓勵學生繼續前進。
2.及時評價與延遲評價相結合
當學生在回答提問或進行練習時,教師通過現場情況作出即時積極反饋,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使學生及時感受到自身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控。延遲評價是指對學生學習情況推遲判斷。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之間在數學學習的發展上必然存在差異應該允許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逐步達到可能達到的目標。
三、評價主體“多元化”,樹立學生的自我有效感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多元空間內進行的,教學評價的主體必然是多元化的。評價者除了教師之外,既可以是學生自己和同學,也可以是家長和社會有關人員。我們要改變學生處于被評價的被動局面。采用教師對學生評價和學生之間互評以及學生自評相結合的形式,增強學生的自我有效感。評價的主體可以是學生自己、同伴、老師、家長等,評價的過程則是一個交往互動過程。
1.自評。要激勵學生自我反饋和評價。培養反思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留給學生自我反饋和評價的時間和機會。
2.互評。開展學生之間的相互反饋和評價,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對于學生的課堂回答、解題情況、作業批改等都應盡量由學生互相評價、反饋、修正。教育學生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同伴,善于發現別人的閃光點。
3.師評。在自評、互評的基礎上,用鼓勵性的語言,客觀、全面地描述學生的學習狀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也要委婉地指出不足,使學生能夠樹立信心,明確努力的方向,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
4.家長評。家長在對孩子學習狀況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對孩子做了肯定性的評價,提出希望。教師要通過家訪等形式,溝通家、校的聯系,形成共識,使對學生的評價能夠達到協同。
四、評價方式“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使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評價更加客觀和公正,應采取多種方式,除常用的書面測驗外還可采用口試(表演問答)、面試、動手操作(制作、實驗、摸擬)、調查等多種方法相結合,這樣一來的評價結果比較全面。改變過去的重知識輕能力、重記憶輕理解,圖結果輕過程的弊端,另外對學生的課業評價可采用個別化的評估,也就是以個人發展為參照,盡可能體現學生的學習進步,從縱向角度評價學生的進步程度和努力程度。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進行監控的能力和負責態度,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
在評價中,要注意增大評價方案的張力和彈性,使之具有較大的包容性。數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的多方面潛能。充分利用評價機制,促進學生有效發展,這需要我們教師的不斷研究,不斷探索。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興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