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物理選擇題所占的比重不小,且大多為基礎性的題目,也有一些選擇題難度較大,所以想要得高分,必須盡量避免在選擇題上出現失誤。以下闡述了幾種解答物理選擇題的方法和技巧。
物理選擇題問題的常用方法一般說來有:直接判斷法、假設推理法、淘汰排除法、逆向思維法、計算求解法、極限推理法、特殊值法、單位判斷法、作圖分析法、類比分析法、整體分析法、等效轉換法、構建模型法等。我們在考試時一定要學會靈活運用,各個問題要采用不同方法來解答。下面簡要說明其中幾種方法的應用。
一、假設推理法
所謂假設法,就是假設題目中具有某一條件,推得一個結論,用這個結論去判斷選項是否正確。
例1 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輕質彈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與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塊Q相連,如圖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勻速下滑,不計空氣阻力.則木板P的受力個數為( )
A.3 B.4 C.5 D.6
解析 此題有個疑惑是彈簧的狀態,是處于原長,還是伸長了,或是壓縮了?我們可先假設彈簧壓縮了。設木板P質量為M,滑塊Q質量為m,則選P、Q及彈簧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受力分析,如圖甲所示,由于P、Q一起沿斜面勻速下滑,可知整體受力平衡有(M+m)gsinθ=Ff
然后隔離P進行受力分析,如圖乙所示,其中FN為斜面對P的支持力,F壓為Q對P的壓力,Mg為P的重力,Ff為斜面對P的摩擦力,假設彈簧對P有彈力存在,大小為F。
根據受力平衡得Ff=F+Mgsinθ,由于Ff=(M+m)gsin θ,則F=mgsinθ>0,故彈簧彈力存在,且確實壓縮了。所以P受力個數為5個。
二、淘汰排除法
有一部分選擇題,常常涉及到對某個概念或規律的各個側面的掌握情況或對某類綜合問題的各個環節的考查,對此類問題,除了用相關知識從正面分析、推理外,還可以采取從反面尋找反例,逐步淘汰的排除法得出正確結論。
例2圖為節日里懸掛燈籠的一種方式,A、B點等高,O為結點,輕繩AO、BO長度相等,拉力分別為FA、FB,燈籠受到的重力為G。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FA一定小于G
B.FA與FB大小相等
C.FA與FB是一對平衡力
D.FA與FB大小之和等于G
解析 本題四個選項互不相關,若用基本方法求解,非常麻煩,若我們根據掌握的基本知識采用“淘汰排除法”便非常方便的可以得出正確答案。由于O點靜止,FA、FB和G的合力為零,但FA與FB夾角不知,故FA與G大小關系不知,A錯;平衡力等大反向,C錯;FA與FB的矢量和與G等大反向,D錯。正確答案為B。
三、逆向思維法
一般說來,我們是看到題目,再聯想到選用解題方法,而此時,我們可以選擇逆向思維,一道“面目猙獰”的題目也許會變得可愛可親起來。
例3 、為探究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電流的關系,將原線圈接到電壓有效值不變的正弦交流電源兩端,副線圈連接相同的燈泡L1、L2,電路中分別接了理想交流電壓表V1、V2和理想交流電流表A1、A2,導線電阻不計,如圖所示.當開關S閉合后( )
A.A1示數變大,A1與A2示數的比值不變
B.A1示數變大,A1與A2示數的比值變大
C.V2示數變小,V1與V2示數的比值變大
D.V2示數不變,V1與V2示數的比值不變
解析 我們采用逆向思維的方法,從后級電路往前推理。由于不變,線圈匝數比不變,與示數的比值不變,示數不變,D對;當S閉合后,副線圈回路總電阻減小,電流強度增大,示數增大,又U1I1=U2I2,示數增大,I1/I2=U2/U1不變,A對。
四、極限推理法
所謂推理即根據題給條件,利用有關的物理規律、物理公式或通過邏輯推理計算得出正確答案,然后再與備選答案對照作出選擇。所謂極限推理是把某些物理量推向極端(如μ取無窮大或0,電源內阻取無窮大或0),并根據一些顯而易見的結果或熟悉的物理現象進行計算,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
例4 平行玻璃磚的厚度為d,折射率為n,一束光線以入射角a射到玻璃磚上,出射光線相對于入射光線的側移距離為△x,如圖所示,則△x決定于下列哪個表達式( )
解析:由于△x隨厚度d、入射角α、折射率n的減小而減小,因此若將d、α、n推向極限,即當α=0時,△x=0,d=0時 △x=0,n=1時,△x=0,考查四個選項中能滿足此三種情況的只有C項,故選C項。
(作者單位:江西省大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