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結合課文《電磁感應中的動力學問題和能量問題》(以下稱“電”),談談物理復習課的反思問題。
在物理復習課中,當老師提出一些創設性的問題,則學生精神振奮,可以精力集中地思考問題,這就是明顯反映了學生需要通過問題來復習“基礎知識”的迫切要求。問題是物理的心臟,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理所應當地順應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在《電》的課程設計上,我精選了如下例題:
例題1:如圖甲所示,兩根足夠長的直金屬導軌MN、PQ平行放置在傾角為θ的絕緣斜面上,兩導軌間距為L。M、P兩點間接有阻值R的電阻,一根質量為m的均勻直金屬桿ab放在兩導軌上,并與導軌垂直,整套裝置處于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磁場方向的垂直斜面向下,導軌和金屬桿的電阻可忽略,讓ab桿沿導軌由靜止開始下滑,導軌和金屬桿接觸良好,不計它們之間的摩擦。
(1)由b向a方向看到的裝置如圖乙所示,請在此圖中畫出ab桿下滑過程中某時刻的受力示意圖;
(2)在加速下滑過程中,當ab桿的速度大小為v時,求此時ab桿中的電流及其加速度的大小;
(3)求在下滑過程中,ab桿可以達到的速度最大值.
題中的三個問題指向性非常明確,從(1)問中直接將對空間例題圖的受力分析直接引向平面圖進行受力分析,(2)問中直接將學生引導到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電磁感應定律、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求加速度及電流問題上,在第二問的基礎上,對物體的運動狀態進行分析,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
例題2:MN為中間接有電阻R=5Ω的U型足夠長金屬框架,框架寬度d=0.2m,豎直放置在如圖所示的水平勻強磁場中,磁感應強度B=5T,電阻為r=1Ω的導體棒AB可沿MN無摩擦滑動且接觸良好。現無初速釋放導體棒AB,發現AB下滑h=6m時恰達穩定下滑狀態。已知導體棒AB的質量m=0.1kg,其它電阻不計。(重力加速度取10N/Kg)
求:(1)AB棒穩定下滑的速度;(2)此過程中電阻R上消耗的電能;
第一個問題是“例題”1的應用,體現學以致用的原則,使問題具有針對性,也可以使復習內容由動力學問題自然過渡到能量問題。解決一問后,教師以問題的形式過渡:“電磁感應過程中產生的電能是憑空產生的嗎?”“電能是由什么能轉化而來,又是通過何種形式進行轉化的?”進而帶領學生開始對能量問題進行研究。
反思之一:此節復習課優點之一在于所選題目具有基礎性、針對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層次性。基礎性:復習題的選擇避免開始就是偏題、怪題和難題,這對鞏固基礎知識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復習題應該具有針對性,一節課上下來,一個章節或一部分知識復習過后,重點在哪我們的習題就要針對到哪,起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不要讓一些無用的“充數”題目沖淡了重點;再次習題應該具有量力性,難度要適中,太容易則不易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太難則成為學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達不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讓學生望而生畏,抹殺學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個“度”,讓學生“跳一跳,夠的著”,題量也要適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還有,習題應該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題”涉及到“一類問題”的效果,而不是就題論題,所以課后還要有選擇性地布置作業加以鞏固,當然,練習題也要精典;而最后,還有一個習題的層次性問題,知識的掌握是循序漸進的,習題也應該把握一個由易到難的逐步上升的臺階,要避免講授完新知識后,立馬把大量高三的復習題,針對該知識點的高考題搬過來一陣狂轟濫炸,好像難不住學生就顯示不出老師的水平似的。
反思之二:如何提高物理復習課的質量,使師生辛勤勞作,換得豐富的碩果?我認為,要想讓學生聽懂學會,就必須為學生創造和安排練習的機會。
筆者課前針對復習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出這兩道題,將有關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與物理思想溶于其中,即以題目為骨架編擬課時教案,在具體教學中,以題目開路(先出現題目,再出現其它),讓學生先做了“例題”1,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應用自己的知識和思維方法去解決物理問題。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回顧所學的“方法”并作出相應的選擇判斷,通過對題目的先行練習,教師再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討論、研究和解答,教師借題發揮,畫龍點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知識,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并使學生智力與能力得到訓練與提高,變“講練講”為“練講練”,變“一法一題”為“見題想法”。
反思之三:題目解完后,帶領學生回過來反思,本題復習了哪些基礎知識?體現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溫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題可以推廣,引申變式?哪些題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把后兩個疑問交給學生,使他們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鞏固、深化、提高,使他們的知識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反思使人進步,如何提高復習課的教學有效性,值得我們繼續探討。
(作者單位:江西省尋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