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成熟與普及,CALL(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即運用計算機技術支持語言教學活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更為普遍。作為課堂中的小型測試——隨堂測試,在如今的CALL環境中,突破了傳統條件的限制,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使得教師可以從容不迫地在課堂上隨時進行測試。
一、CALL及特點
CALL環境主要指利用教學輔助設備(如計算機等),將聲音、文字和圖像有機地結合起來去開展教學工作。對于英語教學而言,CALL就是將計算機應用于英語的教與學。近十年的實踐表明,CALL在英語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積極的,最大優點是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起組織、引導和釋疑的作用,而學生卻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正促進教與學的充分發展。
CALL的教學模式特點如下:
1.教學環境“電子化”,以多媒體方式顯示教學內容以及相關的文字、音像信息;
2.教師在課堂中起引導作用,宏觀指導教學全過程;
3.提供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意義理解有幫助作用的情景。
在實踐中,我們英語課堂上無效時間損耗大大減少,教師可以集中精力去幫助學生豐富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加強英語文化、尤其是交際文化的素養,為他們可持續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隨堂測試
隨堂測試是指每學完一課書之后進行的小型測試。這種測試命題比較簡單,內容少,時間短,分值小,形式多樣,難度適中,旨在鞏固和復習學過的知識。隨堂測試最重要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及技能的掌握情況。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進行著不同方式的隨堂測試,題型不同測試的結果也不同。英語教師要掌握好隨堂測試的方式,注意測試的多樣性、趣味性和真實性。因此,作為教師可以通過隨堂測試關注學生的進步和存在的語言問題,充分了解學生的弱點和語言難點,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它同樣能使學生更清楚教師的教學目的和課程重點,進而加強學習,有目的的汲取語言知識,從而牢固和靈活的運用語言,使測試變成了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能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效果做出比較深刻的反思,幫助教師了解在執行某個語言教學計劃時學生的薄弱環節和難點。
三、CALL與隨堂測試
傳統課堂上,教師往往出于趕教學進度和從大班教學的現狀出發,僅靠一張嘴、一只粉筆進行教學。這樣以來教師無法分出相當多的時間去進行隨堂測試,也更不允許教師詳細地講解測試題,這也是隨堂測試沒能得到重視的客觀原因。從某種程度上說未真正把教師解放出來,教師僅是一部詞典和教科書。現在的CALL教學,大大地推動了課堂教學的發展,對于課堂測試來講,真正意義上提供了一個有效實用的平臺。
利用這個平臺,課堂測試完全可以在測試軟件的協助下,做到測試、講解、評分一次完成,這對教師和學生都是新奇而有趣的事。教師設計的教學課件要包括課堂測試題,預存到教室網絡服務器中,課堂上需要時調出。測試時讓學生直接在計算機上給出答案,而后提交,網絡就會馬上給出分數,并且反饋出學生的錯誤和給出相應的解釋。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獨立進行測試,教師就是一個網管員,監督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所要求的工作。同時,教師還可以得到全班的成績表,包括錯誤分布、分數排序和各個學生的情況報告。所有這一切完全是在鍵盤和鼠標點擊下完成,整個課堂安靜有序又緊張充實。要做好做強這些的首要條件就是教師在課前要認真地制作教學課件,要像導演一樣把背景和道具準備好,而后監督學生在預設的舞臺上展現自己。在目前的CALL環境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隨堂測試的作用,科學地進行測試,認真地研究和探索測試題目的設計和測試手段的安排。
CALL環境下英語隨堂測試設計的有效性應體現以下幾方面:
1.隨堂測試的題目要有系統性和目的明確性。隨堂測試的設計要有長遠的計劃,分步驟地去實施,要把整本書的重點分散到每一個單元測試中去,在設計題目時還要做到目的明確。
2.隨堂測試要適時、適量、適度、突出重點。隨堂測試最重要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對近期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一次一般只能測一到兩個語言項目,一定要包括本課的重點內容。
3.隨堂測試題型要多樣化。隨堂測試不需要太多的量,只要能涵蓋本單元的主要詞匯、詞組、句型以及涉及到的語法現象即可。
4.隨堂測試評判要認真,要關注隨堂測試的功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認真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只有認真講解才可以改變學生的錯誤概念和記憶。所以,無論怎樣,教師都要認真評判試卷,講解試卷。現今在網絡課堂上,教師盡可以輕松愉快地進行測試和講解,因為計算機就可以幫助教師完成這些工作。教師在利用隨堂測試時不要過于重視測試分數,要關注測試的功能,診斷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隨堂測試作為有效的教學手段。
綜上所述,隨堂測試能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現有學習狀態,幫助教師了解教與學的效果,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在CALL的環境下,隨堂測試的設計和手段已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這是發展的必然。我們教師需要潛心教研,努力改進教學,不斷地去探索創新。
(作者單位:安徽省五河縣曹顧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