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一條很重要的途徑就是要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有探究,也就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通過自己的活動,發現某個對象的某些特征或與其他對象的聯系,并能尋找合適的方法。
【關鍵詞】探究;生活實際;合作
所謂探究式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具體的說它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集注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物,給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學生只有在課堂中有探究,才能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逐步獲得探索與創造的感情經驗,從而培養創新意識。由此可知,探究式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參與的活動,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讓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呢?
一、創設情境,從學生生活實際引入探究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只要在“開講”時精心設計,使課堂一開始就充滿趣味,學生便會興趣盎然,產生強烈的欲望,在愉快的心情中跨進知識的大門,一定能促進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我已經得了6只小動物,還差4只就湊夠10只了。”“我已經得了8只小動物,還差2只就湊夠10只了”這是在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時,我給同學們復習湊十的舊知識。同學們手里拿著老師獎勵給他們的小動物的個數。因為這是他們的驕傲,誰得到的小動物多說明誰表現最優秀,也可以說這是他們智慧的象征。在學生興奮的言語后我便加以肯定及鼓勵。這樣不僅縮短了師生心靈間的距離,還引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極大興趣,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探索新知。
一節課的開頭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情緒,打動了學生的心靈,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氣氛的入口。教師簡短的導入是為學生探究作鋪墊,學生有了濃厚學習興趣,就會主動地進入探究階段。探究的目標是挖掘學生的心力,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自學能力。
在這節課上,我利用學生得到的智慧小動物引入新課。當同學們復習完10的組成后,我便提出問題:“兩個同學一組,看看你們的小動物加起來是多少只?哪兩個同學的小動物相加不夠10只?哪兩個同學的小動物相加超過10只了?”一個問題下去全班同學馬上展開了討論。如果兩個同學的小動物的數量相加不夠10只,那么學生就能很快的計算出結果,因為這是學生已經學過的舊知識。如果兩個同學的小動物的數量相加超過了10只,這也就引出了本節課的新知識——20以內的進位加法。
二、在和諧的氛圍下,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合作小組可以是四個人或是六個人。合作探索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合作探究能促進學生思想情感交流,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構建民主和諧的氣氛,從而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種有效的方法。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系統材料和問題展開研討和交流,使學生都能得到幫助和提高,群體之間的互補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得到發展。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討論、分析的機會,使學生在知識方面相互補充,同時要求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尊重,暢所欲言,既要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想法,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學會與同學合作,正確評價他人與自己。對那些不善于動腦筋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讓他們通過認真聽并體驗同學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分享合作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使他們受到啟發,得到提高。
在這節課中我再次利用小動物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尋找出解決新問題的方法。通過提問:每小組兩人共得幾只小動物?哪兩位同學的小動物相加不夠10只?哪兩位同學的小動物相加超過10只?你是怎么計算的?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探索20以內進位加法的湊十的方法。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同學們兩人合作,動手操作自己的小動物,在擺弄的過程中尋找解答的方法。這樣打破了老師教學生的套話,整節課老師和學生都為說那幾句模式化的語言所累。學生可以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湊十法,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想法去說計算過程,學生有自主權。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思維呈現了多樣化。例如:我第一次讓兩個學生試著利用他們手中的小動物計算時,學生想出了很多方法:有一個一個數出來的;有給大數湊十的;有給小數湊十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并不急于評價,而是首先肯定同學們的計算方法都是非常好的,然后再引導學生去分析、比較:“哪種方法既簡便又好算?”在學生分析、比較的基礎上,使學生認可,給大數湊十計算起來比較簡便。即使有學生一時想不通,也不要緊,可以在后面的實際計算中慢慢地去領悟。這就充分體現了尊重學生、以學定教、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學生從創設情境、協作討論到解決問題,始終是探究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自主活動的空間,通過小組活動,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精心為每個學生創設五彩繽紛的舞臺,使每個孩子的智慧得以展示,潛能得以發掘。同時課堂中自始至終進行著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在這種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各種能力得到培養與發展。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留給學生充裕的探究機會和時間,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大膽實踐,勇于探索,從而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
(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紅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