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在線】
宗璞,原名馮鐘璞,筆名還有綠蘩、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生于北京,1946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當代作家,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者。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說選》,散文集《丁香結》,長篇小說《南渡記》,翻譯《繆塞詩選》(合譯)、《拉帕其尼的女兒》等。1957年出版童話集《尋月集》,同年發表短篇小說《紅豆》,引起文壇注目。所作《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三生石》獲1977-1980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丁香結》獲全國優秀散文(集)獎,童話《總鰭魚的故事》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風格探究】
宗璞的作品多寫知識階層,文字優雅,富于學養,含蓄蘊藉。“文革”后宗璞的創作追求對現代主義技巧的探索,注意心理描寫,具有超現實的荒誕和象征等特征,如《我是誰》等,受到文藝批評界的注意。宗璞的寫景散文的一貫風格是積極又含蓄的主題追求,婉曲有致的感情流露,精美的景物描寫,簡潔精練的文字表達。其語言,如“明月照積雪”,流暢、細膩、富有余韻,縈繞著一股柔婉之美,淡雅溫和,讓讀者的主觀意識積極參與其中,得到天人合一的意象外之趣。句式并不煩瑣復雜,簡潔中透著高遠的內涵,給人以想象思索的空間,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類文擷英】
西湖漫筆(節選)
□宗 璞
平生最喜歡游山逛水。
六月間,我第四次去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來,已經有九年了。
奇怪得很,這次卻有著迥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時候,沒有花,沒有雪,沒有春光,也沒有秋意。那幾天,有的是滿湖煙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氣中,彌漫著經了雨的梔子花的甜香。記起東坡詩句:“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東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實在應該仔細觀賞、領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樣,匆匆地來又匆匆地去。幾天中我領略了一個字──“綠”,只憑這一點,已使我流連忘返。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峰下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覺得遍體生涼,心曠神怡。亭旁溪水錚淙,說是溪水,其實表達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處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
西湖勝景很多,各處有不同的好處,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曲十八澗綠得閑……不能一一去說。漫步蘇堤,兩邊都是湖水,遠水如煙,近水著了微雨,也泛起一層銀灰的顏色。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蔭蔭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有的青苔,形狀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來,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綠山水。這種綠苔,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不知當初蘇公對它們印象怎樣。
在花港觀魚,看到了又一種綠。那是滿池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轉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我最愛看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著腳告訴你,春天來了。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再加上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滾著,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
(選自《西湖漫筆》,有改動)
技巧揭秘
一、層次豐富,特點突出
從表層物象上看,宗璞抓住“綠”這一背景色進行深入、細膩、豐富的描畫,點面結合,不僅從整體寫出了西湖“綠”的特點,還選取了蘇堤、花港荷池等景觀進行了點的描寫,如“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可視、可感、可觸,這樣就使“綠”的層次豐富,既有共性,又有變化,細致入微,淋漓盡致,氣氛濃郁。
二、文字生動,傳神形象
從語言風格上看,文章巧用排比、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流暢、細膩、富有余韻,顯示了一位女作家所具有的風格。如“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曲十八澗綠得閑”,巧用對比,既描畫了景物的底色,又凸顯了它們的不同,文字極為簡約,卻又傳神形象。
三、情景交融,含蓄委婉
從深層意境上看,文章融情于景,將作者對西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融入到了景物描寫之中,如“走近看時,原來是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蔭蔭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再加上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滾著,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流暢如水,光彩如畫,凝練如詩。
【技巧運用篇】
窗外的牽牛花
□趙 威
去年暑假,燥熱的天氣燒灼著我本已焦躁的心,我決定到奶奶家住幾天。
清晨,窗外的陽光灑進屋里,叫醒貪睡的我。窗外影影綽綽的花叢,映入我迷蒙的雙眼。什么花?我可沒什么心情看花!不過,隔著窗玻璃,那花的形狀如一幅宣紙上氤氳的水墨畫,嬌小的身姿,淡雅的色調,絲毫不張揚做作,就那么平靜地趴在窗臺上看著我。
揉一揉惺忪的睡眼,哦,看清楚了,是一叢柔弱的牽牛花!說它柔弱、無力,是因為我覺得它細弱的莖經不起風吹雨淋,而且總喜歡依附別人。相比之下,它哪兒比得上梅的堅強、蘭的清幽、竹的挺拔、菊的芬芳?在鄉村,它又彎又長的莖爬滿空曠的田野,爬滿低低的溝渠,爬滿矮矮的籬笆!哦,想到這兒,它頑強如野草一樣的生命力反倒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對野草的頌歌,然而誰會去頌揚牽牛花呢?
些許的好奇如汩汩的泉水般,漸漸注滿整顆心。我走到窗臺邊,看著牽牛花那平凡而又單薄的淺藍色花朵,正在安詳地沐浴著陽光,似乎輕輕用手一碰,就會破碎,讓人油然而生憐憫之情。花瓣上幾滴晶瑩的露珠熠熠生輝,絲絲的清涼打濕我煩躁的心。
一連兩三天,我仔細觀察,牽牛花那藤蔓纏著小樹細細的干卷了上去,嫩綠的頭看似靜止,卻無時不回旋向上,它先朝向這邊,歇一歇再看,它又朝向那邊了。前一晚是綠豆大的嫩頭,早上看時,已經是二三寸長的新條了,綴一兩片輕巧的葉子。
一天傍晚,突然陰云密布,狂風驟雨襲來。我猛然間想起了那叢牽牛花,它還在外面。我想,它已低下了頭,花瓣也已經破裂,一個生命就這樣完結了……
清晨,陽光明媚,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走到窗臺旁,我驚奇地發現,牽牛花竟昂著頭,綠葉格外清亮,綻放著茁壯的生命力。人也柔弱,但生命力又多么旺盛!
特別點擊
文章體現了情景交融、含蓄委婉的特點。窗外一叢小小的牽牛花,引發了作者對旺盛生命力的感悟。牽牛花雖然平凡柔弱,但頂住了狂風驟雨的打擊,在“我”深深感悟到這一深刻人生哲理的同時,也體會到人生的收獲。文章大量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如“牽牛花竟昂著頭,綠葉格外清亮,綻放著茁壯的生命力”等語句,把對牽牛花的贊美之情融會在生動細膩的描寫之中。
【風格仿寫篇】
大海之行
□趙 浩
大海之美讓我陶醉。
難忘那次從威海到大連的海上旅行。乘坐著輪船,眺望著深邃蔚藍的大海,難以說清它帶給我的是驚喜,是憂傷,是歡樂,是痛苦……我靜靜思索——大海是我的獨愛,雖然蒼茫宇宙中,大自然向人們展示出了花的嫵媚、樹的挺拔、山的聳峙、河的流長……
靜水緩流,我喜歡大海的靜謐。夜幕降臨,我和幾個同學凝望著皓月下的大海,那么平靜,那么安詳。朝著遠處的海面望去,那種“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的情感蕩然于胸。“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海的那種博大、那種廣袤,是無與倫比的,讓我深深地嵌入了這個整體,時間仿佛靜止了,一切都是美妙的。
入夜,輪船的晃動顛簸讓我從夢中醒來,我想,海是澎湃的,是運動的,是有生命力的。隱隱聽到海水沖擊巖石的巨響,雖然聽著不似那千軍萬馬的奔騰,卻如各種樂器齊奏的潮音,心中的喜悅還是難以言表的。我喜歡大海的這份激情、這份豪邁,讓我覺得生活中,也要激起這么一份豪情,去面對萬物,去面對挑戰。
第二天,看海面上海鷗飛翔,感覺我也是“天地一沙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欽佩海的寬容、海的廣闊、海的深邃、海的無垠、海的源遠流長,我想,這來自于她的稟性。從她的性情中,我找到了博愛;從她的行動中,我找到了深遠;從她的聲音里,我找到了慈祥;從她的體魄里,我找到了剛毅。在她的靈魂里,我洗滌了心胸;在她的慈愛里,我學會了寬容;在她的深遠里,我學會了堅強……
特別點擊
一是作者精心選擇組織材料,語言極有張力。“蒼茫宇宙中,大自然向人們展示出了花的嫵媚、樹的挺拔、山的聳峙、河的流長……”等語句使用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突出了大海給“我”的獨特感受。二是情景交融,感物抒情。面對輪船晃動,“我想,海是澎湃的,是運動的,是有生命力的”,面對海鷗飛翔于海面,“我欽佩海的寬容、海的廣闊、海的深邃、海的無垠、海的源遠流長,我想,這來自于她的稟性”等語句頗有哲理,讀來耐人尋味。
●語文廣角
只要這一生第一
蔡志忠(臺灣著名漫畫大師)說:爸爸在他的領域內,凡事都要拿第一。他從小一直練字,工作后還頂著太陽在磚頭上練字,就是要寫到第一。后來鄉里婚喪喜慶一定請他寫字。花壇鄉刻在木板或石頭上的所有立體字,都是他寫的。猶太人說:“如果父親沒有教給兒子謀生技能,那等于教他成為一個賊。”小時候爸爸會問我:“將來你要做什么?”我說:“我要畫招牌。”
家長自己崇拜名牌、名校、金錢,其實這些東西都不能讓別人更尊重你。如果你很厲害,就要拿出一把刷子,證明你是這一行的第一。
我還怕人不知道,我念到初中二年級就沒再上學,但是我讀過2萬本書,自己也寫了300本書,現在也在中國美術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教書。雖然交談的機會不多,但謝謝父親讓我養成許多好習慣。
在這個重視文憑與人脈的現代社會,究竟蔡志忠迎向成功,避免失敗的秘訣是什么?蔡志忠強調,一個人想要不失敗,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愈早知道“我是誰”“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愈可以遠離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