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王石谷是清代著名的山水畫家,中國畫歷史上著名的“四王”之一。在他的一生的繪事生涯中,曾經創作出許多作品,他的作品被世人認為是對唐宋元明山水畫的總結,其人也被認為是“畫圣”。在王石谷的繪畫中充分體現出了中國山水畫的藝術成就,他在總結學習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升華了山水畫的可能達到的高度。而對于“四王”的繪畫歷來就褒貶不一,爭論不斷。本文作者試圖通過自己的理解與分析來淺要的分析王石谷的繪畫藝術成就。
關鍵詞:王石谷;山水畫
清代著名山水畫家王石谷,本名王翚,字石谷,號耕煙散人、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是清代康熙年間著名的畫家,以山水畫震譽畫壇。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并稱“四王”。對中國繪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632年,即明崇禎五年,王石谷出生在江蘇常熟虞山西郊,常熟后來由于王石谷的繪畫影響出現了一個畫派,被后人稱為“虞山畫派”, “虞山畫派”在中國畫派中影響深遠。傳說王翚出生時“墨香滿室,三日不散”,預示他將來必定與水墨丹青具有不解的情緣。王石谷的家庭是個丹青世家,四世祖王佰臣和伯父都善丹青,頗有名望。良好的家庭環境為他將來的藝術成就奠定了基礎。王翚六歲執蘆荻在墻壁繪畫,有奇氣,七歲入私塾讀書,喜愛筆墨,十六歲隨同鄉張柯學畫,“得古跡真本,輒模仿數紙,必得其神乃已”。縱觀他的一生,于臨摹仿畫上所下工夫頗深。王石谷師承王石敏,王鑒,又深受董其昌的藝術影響,對古人古法尤為崇敬。在王翚的藝術生涯中王時敏給予過他重要幫助和影響,在王時敏家西田別墅以及在收藏家唐宇昭等的家里,王翚得以看到很多古代名畫真跡。比如李成的《山陰泛雪圖》、趙大年的《湖鄉結夏圖》、董源的《山水圖》、黃公望的《陡壑密林圖》等一大批的宋元真跡。王翚于繪畫上可謂“于畫道研深入微,凡唐宋元名跡已悉窮其精蘊,集以大成”。這樣的苦功夫奠定了王石谷扎實的傳統功底,所謂下筆便有古氣。
王翚在藝術上頗有建樹,譽載史冊還與他的交游密切相關。除了與恩師王時敏、王鑒保持良好的交往外,他平生交友甚多。毗陵惲壽平也即惲南田,著名花鳥畫家、詩人便是他的摯友,二人相交很深。另外與當時的名家如周亮工、朱彝尊、吳偉業、王世貞以及錢謙益等都有很深的交往。與文人墨客的交游增長了他的見識,豐富了他的學識為他的藝術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他的交游以及后來的請當時名人題跋帶有某種貼金增輝的意圖,以致王時敏曾經勸戒他為人為畫要“靜”以養氣。
文人畫發展到明代董其昌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王時敏與王鑒皆把董其昌看作自唐以來文人畫的最后一位大師。在“畫學至近時亦盡衰矣”的時代,王時敏與王翚都有深刻的認識。王翚曾指出當時的畫風“風趨益下,習俗愈悲”。王石古的藝術人生,是在不斷的總結變化中完成的,他的一生主要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一、“尤為古人法度所束,未的游行自在”;二、有彈丸脫手之勢;三:“精神與古人相洽,信筆取之”。 王翚于繪畫上繼承了董其昌關于“正脈”和“師古”的藝術觀念,“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于山水畫中苦心經營,終成大家,“集大成”的完成了自己的藝術追求。為畫史留下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王翚的筆法老嫩皆備,筆墨氣韻生動,設色得體渲染得法。藝術風格簡淡,布局嚴謹,畫面具有真實的效果。其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一:臨仿。凡得古人名跡,便臨摹仿畫,筆墨逼真,形神兼備。二:合南北二宗為一體。打破自董其昌以來獨尊南宗畫派,貶抑北宗畫派的思想,兼容并取。三:集大成:匯聚眾美于一體,提高藝術水準。四:淺降畫法。結合青綠和水墨,共同表現文人繪畫的簡淡清逸。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王石谷在繪畫藝術上的不足之處。他在臨摹仿畫前人,繼承傳統文化的時候畢竟他已經不再是古人,時代變了,是很難再合乎古人的。王石古一生很少涉足名山大川,限制了他的視野。一生所繪很多,但卻幾乎沒有可作為他個人強烈風格的代表作品。在他一生的臨摹仿繪深化傳統文人繪畫的藝術生涯中,他最終沒有能夠創立屬于自己的強烈的的繪畫風格,不能不說是件憾事。一個畫家風格的形成確立是畫家多年來功夫學養氣質的自然流露,王石谷過早的成為職業畫家,于文學詩詞等方面的素養不夠,這對畫家風格的形成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王石谷的繪畫藝術在老師王時敏與王鑒,以及朋友錢謙益、吳偉業、周亮工等人的賞識和抬舉下,過早成名,以致吳偉業等稱其為“畫圣”。同時王石谷在老師“二王”去世后,與王原祁同掌畫壇,名聲顯赫,繪畫又得帝王賞識,成為正統繪畫的標桿。即使在他去世后很久,社會對他的追捧膜拜仍然在持續。比如以王昱、王玖為代表的“小四王” ,以王三錫、王廷元為代表的“后四王”等的出現以血緣關系直接繼承“四王”的繪畫,雖然沒有取得像王石谷等一樣的成就,只是在盡力捍衛和挽回“四王”的基業,但是也可看出王石谷他們的繪畫在晚清的影響經久不衰。王石谷的繪畫在他的弟子楊晉、宋駿業以及家族子弟等人的繼承下,到了晚清雖然仍舊影響深遠,但是正是由于他的繼承者一味摹古,使畫壇缺乏創新的面貌,從而促使“揚州八怪” 、“ 金陵八家”以及石濤、八大等一批中國畫改革大師的出現。
在王石谷成名后,由于他交友很多,加上作為職業畫家的弱點,把很多時間精力用在了應酬上,以致請弟子代筆,這為他藝術進一步深入發展造成了影響,也給后世研究帶來困難。然王石谷不為前人觀念的捆綁,打破南北畫界,融南北、融古人于一身,在前人的肩膀上,深挖深入創作山水畫,取得“集大成”的成功,為山水畫的發展提供了一種創新的新方法,也為今天的山水畫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
【作者單位:江西服裝學院】
【參考文獻】
[1]陳履生.王石谷[M].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
[2]曹玉林.當代中國畫體格轉型[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