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職高專教育歷經二十多年磨礪,正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新時期。在政府大力扶持、資金持續投入背景下,高職高專在師資建設、學科設置、科研創新、硬件設施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專業技能人才和勞動力,支撐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關鍵詞:技能教學;攝影攝像;學情分析;理論研究
一、技能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職高專教育歷經二十多年磨礪,正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新時期。在褪去神圣高考的光環后,高職高專拿什么來吸引學生?從課堂教學的角度來講,向課堂要質量是唯一選擇。我們必須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調動一切因素,課堂上以學生技能訓練為核心,生動、活潑、高效、直觀地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促使其技能形成。攝影攝像專業也面臨這樣的一個考驗,需要任課教師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去提高教學質量。
二、攝影攝像藝術與繪畫藝術關系密切
縱觀攝影攝像藝術的發展歷史,與繪畫藝術關系密切。從1838年達蓋爾以專利的形式發明攝影術后,攝影藝術流派發展一直沿著兩條主線:一條是與繪畫藝術同步發展,深受繪畫影響的畫意主義攝影,另一條是遵循攝影自身規律尋找攝影自己語言的寫實主義攝影。畫意主義攝影主要由以下幾個流派:高級攝影藝術派受繪畫領域拉斐爾前派影響,在選取題材方面要求崇高而富有詩意,力求哲理、感傷,以闡述精神與道德觀念;印象派攝影受莫奈、雷諾阿等畫家影響,畫面具有朦朧迷離的藝術效果,重在傳達藝術家對光線、色彩的視覺感受,并且企圖在攝影作品里著重表現意境與氛圍;抽象派攝影產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表達的是人類心靈所受到的殘害在藝術領域的反映,表達藝術家對現實的失望和精神寄托,在作品里抽離現實生活,只提煉現實圖景中的純粹形式元素,使之成為攝影的主要內容。
通過以上對攝影攝像藝術的簡單梳理不難看出,攝影攝像藝術與繪畫藝術關系密切,二者都注重挖掘生活元素,用寫實的或者抽象的藝術語言構成形式美感。從事本專業的學生應當初步具備一些基本的素描色彩繪畫能力,去撲捉生活中的藝術元素。所以本科院校和部分專科院校攝影攝像專業招生是面向藝術生的。以西安美術學院攝影攝像專業為例,此專業附屬于版畫系,學生在文化高考前需要參加專業繪畫測試,成績合格后方能參加文化高考,二者成績相加達到一定分數才能錄取。
三、攝影攝像專業性質及特點
攝影攝像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在電視、廣告、攝影制作機構和企事業、各種文化機構,從事攝影攝像工作的基礎技術應用性人才。需要學生在學習中具備以下專業核心能力:基本的攝影攝像器材使用能力、個性獨特的審美能力、暗房制作技術與技巧,能夠使用和維護各種現代攝影技術設備。開設的課程有:現代照相攝錄技術、現代攝影攝像基礎、暗房制作與技巧、攝影攝像構圖、人像攝影、廣告攝影、風光攝影、素描、色彩學、攝影史、攝影美學、電腦基本軟件操作、攝影技術實訓、電視攝像錄像技術實訓等。學生的就業方向主要在婚紗影樓、電視、廣告、攝影制作機構和企事業、各種文化機構。學生在校期間學生還可獲取勞動部攝影師中級職業技術證書。
四、高職高專學情分析
為了充分了解高職高專攝影攝像專業學生的實際學情和教學情況,特意做了一個面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參與問卷調查的是鄭州職業技術學院2011級學生和2010級學生,主要問卷內容如下:高中時期有沒有參加過系統的繪畫訓練?你認為素描色彩和攝影藝術的關系密切嗎?素描色彩課上有沒有厭倦感?對教學硬件環境是否滿意?能否理解素描色彩的實踐操作要求?對教師現有的教學方法是否滿意?問卷調查結果如下:兩級學生僅有三名學生在高中學過素描色彩;2011級的學生由于攝影專業核心課程還沒有開,對攝影藝術理解比較淺顯,百分之七十九的學生認為繪畫和攝影沒有關系;2010級學生則深刻的體會到了繪畫的基礎性作用,百分之六十三的學生認為關系密切;在傳統素描色彩教學模式下,兩級學生厭倦感較強,符合繪畫零基礎的認知特點;教學環境較差,人多畫室小,教具欠缺;受自身基礎和環境的限制百分之六十八的學生對素描色彩實踐操作基本要求也不能完全了解;教師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可以得出如下學情:受制于生源問題,高職高專攝影攝像專業學生絕大部分中學時期沒有經過系統專業繪畫訓練,無造型能力,審美意識和能力相對較差,面對素描色彩練習無從下手,容易產生極強的厭學情緒。以素描為例,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培養方案,高職高專攝影攝像專業素描應該圍繞以下訓練內容展開教學:長期靜物素描寫生,長期石膏像寫生,長期人像寫生,課外風景速寫寫生。通過長期作業的寫生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造型意識和審美能力,拉近繪畫藝術與攝影藝術的距離,體現繪畫在攝影藝術中的基礎地位。然而受制于生源問題,素描色彩教學在高職高專階段大部分是從零開始,從基礎開始,大綱里面所規定的教學內容很難去完成和實踐。
另外教師的教學方法也相對陳舊,基本采用一講二臨摹三寫生四講評的方法:教師先講解基礎理論,后作示范,學生進行大量的臨摹結合寫生,教學方法單調、枯燥,大部分學生甚至都不理解學攝影為什么還得去學習繪畫,極其容易出現倦怠感和迷茫感。教師在上課中應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學生基礎繪畫知識需要抓,但不要把他們當成高中藝考生那樣去機械枯燥的訓練,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動手能力,引導學生開闊思維,盡可能提高藝術修養。教學硬件上部分院校也有待改進,畫室狹小,教具匱乏,甚至有個別學校還存在多個專業共用一個畫室的情況。
【作者單位:鄭州職業技術學院】